大1班学习故事:娃娃家(25-26上)

作者:陆莉茜 时间:2025-10-06 点击数:

角色游戏开始了,帆帆走进娃娃家,拿起一个布娃娃抱在怀里,又把小桌子和小椅子搬到房间中间。他在娃娃家转了一圈,然后走到娃娃家门口,伸出头看向在旁边玩的朵朵。

“朵朵,”帆帆轻轻挥了挥手,“你来我家做客吧,我家有娃娃。”朵朵抬头看了看他,摇了摇头说:“我还要去理发店呢。”帆帆的手垂了下来,站在门口没动。过了一会儿,他看到旁边的乐乐正拿着玩具锅铲走来走去,又走过去说:“乐乐,来我家做客吗?我们可以做饭。”乐乐停下脚步,指着自己的锅铲问:“可以用我的锅铲做饭吗?”帆帆点点头:“可以呀,我们一起做饭给娃娃吃。”乐乐笑着说:“好呀!”

帆帆拉着乐乐走进娃娃家,指着小椅子说:“你坐这里。”他从玩具架上拿下一个塑料碗和勺子递给乐乐,自己拿起另一个碗,假装往里面盛东西,嘴里念叨着:“我们做面条吧,娃娃饿了。”乐乐也学着他的样子,用锅铲在锅里搅了搅,说:“面条好了,可以吃啦。”帆帆抱起布娃娃,把碗凑到娃娃嘴边:“娃娃,快吃面条。”乐乐也拿起自己的碗,假装喂娃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愿意与人交往”的目标,帆帆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与同伴互动的意愿。他先后邀请了朵朵和乐乐,虽然第一次邀请被拒绝,但没有放弃,而是转向其他同伴继续尝试,这体现了他在交往中的主动性。当乐乐同意后,他能通过语言(“你来我家做客吗?”“我们可以做饭”)和动作(拉乐乐进娃娃家、递碗)与同伴进行互动,符合该年龄段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他的行为表明他渴望与同伴建立联系,并有初步的交往勇气。

针对帆帆在交往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可在娃娃家设置更多需要合作完成的角色任务,如“生日派对”“家庭聚餐”等主题。提供邀请卡、菜单等材料,让幼儿在准备邀请卡、制定菜单的过程中,增加与同伴互动的机会。例如,引导帆帆思考“邀请客人需要准备什么”“可以怎么告诉客人派对的时间”,通过具体情境激发他与同伴交往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其主动交往的能力。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