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正选择了纸牌进行搭建。他首先尝试将两片纸牌竖直放置在桌面上,手一松开,纸牌立刻倒下。他拿起纸牌,看了看,进行了第二次尝试。他将两片纸牌的上端互相靠在一起,下端分开,试图形成一个“人”字形的三角结构。然而,这个结构也摇晃着倒下了。他拿起纸牌,双手握住纸牌的两端,轻轻地向内弯曲,做了一个轻微的弧度,然后用手在弯曲处用力地捏了几下,接着,他将这张经过加工的纸牌竖直放在桌上——纸牌稳稳地站住了!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连续制作了多张能独立站立的纸牌。然后,他将新的纸牌平铺在顶端,进行垒高。他一层一层地往上加,搭到第三层时,他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看!我的房子出来了!”
《指南》再科学领域中指出: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允正对纸牌搭建有浓厚的兴趣,能主动选择材料并进行持续探索。面对连续的失败,他没有气馁,而是不断调整策略。他将抽象的纸牌结构最终命名为“房子”,并为此感到自豪,这表明他能将建构活动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并进行有意义的象征性游戏。
在获得成功后,他主动与同伴分享喜悦,这表明他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他人的认可。
后续支持:引入辅助材料:适时提供纸杯、小积木块等更稳固的材料,建议孩子:“试试看,能不能用纸杯做房子的底座,让你的纸牌房子变得更坚固、更高?” 引导他探索不同材料组合使用的效果。
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邀请允正作为“小老师”向全班展示他的方法——“如何让软软的纸牌站起来”。这既能极大地增强他的自信心,又能将这一有效经验分享给其他幼儿,激发全体孩子的创新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