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游戏
小4班 陈红
心心(妈妈)的表现:心心抱起娃娃,轻轻拍着娃娃的背,模仿妈妈的语气说:“宝宝乖,妈妈给你盖小被子,别着凉啦!”接着发现娃娃的“衣服”歪了,小心地把娃娃的衣角整理好,还拿起小梳子给娃娃“梳头发”。师鼓励说:“心心妈妈真细心,把宝宝照顾得真好!”心心听后更认真了,后来娃娃“哭了”,她立刻拿来小玩具哄娃娃:“宝宝不哭,我们玩小鸭子呀!”
成成(爸爸)的表现:成成走进“厨房”,拿起蔬菜模型放进锅里,用小铲子翻炒,边炒边说:“今天给宝宝炒蔬菜,有营养!”炒了一会儿,他端着“锅”走到心心面前:“饭做好啦,给宝宝喂饭吧!”师:“爸爸做饭的时候要小心‘烫’哦!”成成马上放慢动作,还假装吹了吹“饭菜”,说:“对,要吹凉了才给宝宝吃!”
睿睿(哥哥)的表现:睿睿先陪娃娃玩积木,搭了一个小房子给娃娃“住”。看到心心在给娃娃喂饭,他主动拿来小勺子:“妈妈,我帮你喂宝宝吧!”喂饭时,他学着心心的样子,慢慢把“勺子”送到娃娃嘴边,还说:“宝宝快吃,吃了长高高!”之后又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娃娃放在小推车里“散步”,整个过程积极参与家庭互动。
游戏结束交流,师:“今天当爸爸妈妈和哥哥开心吗?你们都为娃娃做了什么呀?”心心说:“我给宝宝盖被子、梳头发!”成成骄傲地说:“我做了胡萝卜饭!”睿睿笑着说:“我陪宝宝玩,还帮妈妈喂饭!”教师点赞:“你们都是负责任的好家长、好哥哥,娃娃一定很喜欢这个家!”并和他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结束游戏。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社会领域“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中“3-4岁幼儿能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尝试参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活动”,以及健康领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愿意尝试照顾自己或他人”的目标,结合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在娃娃家投放娃娃、小厨房玩具(锅、铲、蔬菜模型)、小被子等材料,引导心心、成成、睿睿分别扮演妈妈、爸爸、哥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家庭角色分工,学习简单的照顾与生活行为。
心心能主动模仿妈妈照顾娃娃的行为(盖被子、整理衣物、哄睡),成成能模拟爸爸做饭的流程并关注“安全细节”(防烫、吹凉饭菜),睿睿能配合家人参与互动,均符合《指南》中“模仿成人言行、尝试照顾他人”的小班目标,且在游戏中展现出对家庭角色的理解,增强了归属感。
后续可增加更多生活化材料(如小围裙、购物篮),引导“爸爸”尝试“去超市买菜”,“妈妈”尝试“给娃娃做辅食”,“哥哥”尝试“帮爸爸妈妈收拾玩具”,进一步丰富角色行为,契合《指南》“逐步提升生活自理与服务他人能力”的进阶要求。
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幼儿,手抱娃娃问:“今天娃娃家来了一个小宝贝,谁愿意当妈妈照顾它,当爸爸给它做午饭?引导幼儿交流角色。师再启发幼儿:“那妈妈要记得给娃娃盖被子、哄它睡觉,爸爸要去厨房做香香的饭,哥哥可以陪娃娃玩玩具哦!”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