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开始后,易璟和其他两个小朋友一起走到昆虫驿站前。我看到易璟指着驿站的一个隔层,里面放着一些棉花和树叶,她问:“老师,这里为什么要放叶子呀?虫子冬天怎么过冬呢?”另一个小朋友指着另一个隔层里的松果说:“这些松果是给虫子吃的吗?”易璟说:“不像,虫子不吃这个。”这时,另一个小朋友拿起一根树枝,仔细观察着树枝上的纹路。易璟也拿起一块小石头,翻来覆去地看,然后问:“这石头是哪来的?”我告诉她:“这是从花园里捡来的。”易璟又指着一个隔层里的枯叶问:“这些叶子是干的,虫子还能住吗?”我说:“有些昆虫会在落叶里过冬,它们会躲在落叶下,或者钻进土里。”易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继续观察其他的隔层。她仔细地观察每个隔层里的物品,不时用手轻轻地触摸。她还指着一个隔层里的小木块说:“这个像小房子!”观察过程中,她还时不时地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大约过了十分钟,易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昆虫驿站,并表示下次还要来观察。
《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到:探索自然,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易璟对昆虫驿站里的物品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主动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要放叶子呀?虫子冬天怎么过冬呢?”这表明她对自然现象和昆虫的生活习性有着初步的认知需求,并能积极地探索周围世界。她能够区分不同的自然材料,如树叶、松果、石头,并对它们的用途进行思考,这体现了她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初步发展。她对昆虫过冬方式的疑问,也反映了她的科学探究意识的萌芽。
措施:
丰富自然探索活动,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可以定期组织幼儿进行各种自然探索活动,例如观察植物生长、采集树叶标本、制作昆虫观察箱等,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利用绘本、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及过冬方式,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对昆虫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