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开始后,小谦和小然同时进入娃娃家。小谦径直走向小厨房区域,拿起仿真榨汁机和水果玩具,嘴里小声嘟囔着“爷爷要做果汁”,随后专注地将“水果”逐一放进榨汁机,双手握住手柄反复转动,偶尔还会低头闻一闻“果汁”,沉浸在独自的游戏中。小然则抱起一个粉色娃娃,轻轻抚摸娃娃的头发,走到沙发旁坐下,轻声说“宝宝乖,妈妈陪你”,接着给娃娃整理衣服,同样处于独自游戏状态,两人无任何互动。
约10分钟后,小然抱着娃娃起身,想将娃娃放到旁边的小床上。当她走到床边时,发现小谦正坐在床沿上,双腿搭在床内,手里拿着榨汁机放在腿上继续 “制作果汁”,床面被小谦占据大半。小然停下脚步,抱着娃娃站在小谦面前,眼睛盯着小床,又看了看小谦,嘴角微微动了动,但始终没有发出声音。此后 1 分半钟内,小然保持站立姿势,偶尔调整抱娃娃的手势,目光在小床和小谦之间切换;小谦每隔 20 秒左右会抬头看小然一眼,停留 2-3 秒后继续低头玩榨汁机,期间未主动与小然说话,也没有起身离开小床的动作。直到区域活动结束铃声响起,两人仍未产生语言交流或互动行为。
根据《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小班幼儿应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小谦和小然虽在同一区域游戏,但初期各玩各的,缺乏主动交往意识;当出现小床使用冲突时,小然未主动表达需求,小谦也未关注到小然的潜在需求并做出回应,说明两人在同伴交往中的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仍需提升。
观察中,小然有表达需求的潜在意愿(嘴角微动、目光示意),但未转化为语言;小谦虽有简单的自语(“爷爷要做果汁”),但未与同伴进行语言互动,两人的语言表达仍停留在自我交流层面,缺乏同伴间的语言沟通。
小谦和小然在游戏中未出现情绪波动,能适应区域活动环境,但在面对资源分配(小床使用)时,缺乏主动协商的意识,体现出对群体生活中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的认知不足。
结合两个孩子出现的情况,请小朋友讨论下可以怎么做,口头上该如何表达。另外教师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轮流”“分享”等规则,培养初步的合作能力,助力幼儿更好地适应群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