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晨锻时,小亦首先在小树林的草地上上发现了几个白色的野生菇。她兴奋地指着喊道:“快看!鸡腿!”小安和小翊闻声跑来,好奇地蹲下围观。小亦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一下蘑菇的伞盖,立刻缩回手,并转头对同伴说:“不能吃哦。”小安则用一根小树枝轻轻拨弄蘑菇的根部,观察它的反应。小翊一直安静地看着,当小博想伸手去摘时,他连忙摆手阻止:“脏脏的。”
四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小亦反复强调它的形状像鸡腿,并用手比划着;小安关注的是蘑菇的硬度,他用树枝戳了戳说:“它是硬硬的。”他们围绕着“它从哪里来”、“为什么在这里”等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的猜测,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小班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小亦的行为正是这一特点的生动体现。她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野生菇的“探索者”,更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她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用视觉观察并联想其形状像“鸡腿”;用触觉小心翼翼地触摸感知其质地;同时,她还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能主动提醒同伴“不能吃”。整个过程由她自发引导,充分展现了小班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主动发现、积极感知的典型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