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
- (已结题)太仓市“十三五”微型课题——中班“微型社区”构建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 (已结题)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儿童哲学视角下生命教育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 (已结题)太仓教育科研项目——儿童哲学视角下生命教育活动开发的实践研究
- 校级课题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哲学视阈下“童见 童享 童创”生命主题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儿童“自然生态圈”探索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全资源整合理念下“童创”课程的实践研究
- 太仓市2023年度微型课题——儿童哲学视阈下“看见我们”话题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太仓市2023年度微型课题——基于证据的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
4月学习资料:依托儿童学习地图 支持幼儿在亲生命课程中的深度参与—以中班项目活动“小鸡孵化站”为例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正向的生命观念,让他们积极看待自己的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生命可贵的认识,发展承担责任、感恩、关怀、共情良好社会品质。
亲生命课程以“培育活泼儿童”为目标,注重从幼儿生命发展的视角,唤醒幼儿的生命自觉。幼儿参与亲生命课程不仅仅是幼儿成长所需,更是幼儿的权利。
亲生命课程以主题活动的项目化实施为方式,随着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幼儿参与度低”“幼儿的参与缺乏多元表达”“支持幼儿参与的工具不够丰富”等问题浮出水面,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聚焦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连续性,让幼儿看到自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使幼儿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体验者、创造者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在课程实践中,我们提出将儿童学习地图融入亲生命课程的设想,课程的实施从关注儿童的“活动”到关注儿童的“经验”,从关注“课程内容”的研发到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帮助幼儿建构积极的作为学习著的自我认知,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项目生发阶段: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寻找学习价值儿童学习地图的内容常常围绕着幼儿所熟悉的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观察和发现的新事物展开,是他们对自我生活和感受的表达。我们运用学习地图,通过“了解一关注一分析”三部曲进行解谈,抽丝刺茧地将幼儿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等散行为现象转化成幼儿学习行为中的重点问题,便于教师后期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分析。
⒈以“图”促“思”,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幼儿的已有经验是幼儿在以往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获得和累积的对身边事物的认知经验。学习地图的制作过程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更能帮助幼儿不断思考,实现新经验的自我建构。在“小鸡孵化站”项目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孩子们与小鸡共成长的节奏,面对即将孵化出的鸡宝宝,因为疫情停课在家的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鸡宝宝的担心。于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孩子们通过线上儿童议事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绘制的“救助小鸡”学习地图,在同伴间互相分享学习地图的思维碰撞中,孩子们产生了新的认知冲突,教师也更加精准地解读儿童学习行为的发生原因,为项目的顺利开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以“图”解“心”,关注幼儿内在需求。 只有能满足幼儿内在需求的项目才是幼儿需要并感兴趣的活动。儿童学习地图具备可视化特点,在项目生发阶段,幼儿的想法和行动会随着需求的转移而改变,学习地图的呈现能够帮助教师关注每一阶段幼儿“正在做什么”,同时解谈幼儿需求转移的原因。在“小鸡孵化站”项目中,随着项目探索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学习地图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将拯救小鸡的愿望、照顾小鸡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表达,教师从学习地图电能够更加清晰地聚焦到幼儿的需求点,从而提供更科学、适宜的支持。
⒉以“图”解“心”,关注幼儿内在需求。
只有能满足幼儿内在需求的项目才是幼儿需要并感兴趣的活动。儿童学习地图具备可视化特点,在项目生发阶段,幼儿的想法和行动会随着需求的转移而改变,学习地图的呈现能够帮助教师关注每一阶段幼儿“正在做什么”,同时解谈幼儿需求转移的原因。在“小鸡孵化站”项目中,随着项目探索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学习地图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将拯救小鸡的愿望、照顾小鸡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表达,教师从学习地图电能够更加清晰地聚焦到幼儿的需求点,从而提供更科学、适宜的支持。
⒊以“图”助“析”,甄选探究内容与方法。
学习地图是儿童学习过程的“再现”。学习地图能够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发现。同时,通过将学习地图与《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连接,教师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阶段,寻找目标差异,剖析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并进一步挖掘深度学习的焦点。
二、项目发展阶段:在幼儿学习探究中梳理指导策略随着项目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的学习同样面临同伴交往、材料操作等困难,借助学习地图,根据周期、途径、难度等米深化指导策略。在“小鸡孵化站”项目活动推进过程中,对幼儿已开展的项目活动内容可以进行深入、有效的指导,并提供支持策略。
⒈学习地图呈现递进材料支持。
通过学习地图细致划分材料的功能和特征,帮助幼儿理解创意的内容,分析创意材料的特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启发并记录幼儿的感知经验,使其成为选择材料的理由;并为幼儿梳理多种实验、验证的具体方法,为幼儿验证材料提供方法上的支持。
在材料“收集一选择一优化”的过程中,尝试通过儿童学习地图的递进特征,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有针对性的材料探究。在材料收集前,孩子们展开发散性思维,绘制了搭建鸡窝计划的学习地图,但随着对鸡窝搭建材料适宜性的不断探究,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对材料进行了筛选,验证了这些材料的可行性,形成了材料整理的学习地图。在探究过程中,在学习地图的支持下,孩子们对于鸡窝搭建材料的选择有了更加消晰的规划、更加深入的思考。递进性的学习地图也为孩子们选择更契合的材料提供了有效支持。
⒉学习地图呈现思维变化过程。
儿童学习地图制作的时机、空间场域的选择权均属于幼儿,无论是活动前、中、后,还是集体、小组、个别活动中,只要幼儿有意愿,就可以随时拿到适宜的材料,用学习地图的方式进行表达,帮助师幼双方更直观地了解思维过程,从而便于幼儿获取不同的学习支持。随着项目活动的深入,幼儿的探究可能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学习地图也将会在某一个阶段进行临时修改,幼儿在做中行动、调整、优化。
在小鸡找家的探究中,孩子们凭借着自己每天游戏、散步时的回忆绘制的幼儿园资源地图,展开持续性探究。幼儿原本计划将小鸡安置在滑滑梯、童果园,但在逐渐深入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与需求后,通过儿童学习地图,能让幼儿更直观地厘清环境所缺条件,支持幼儿及时调整安置计划,最终幼儿决定将小鸡的家安置在阳光充足、离水源近的童芽坊。
⒊学习地图卷入多样探究路径。
学习地图帮助幼儿在认知经验和理解水平不足时,回顾探究过程,找到学习难点并逐步理消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知识经验限制时,可以借助学习地图推进,展开思维碰撞,思考更多的办法。
如上图所示,在项目难题“思考一探究一解决一再思考”的过程中,师幼尝试通过学习地图,在思维碰撞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探究的方式,实现了幼儿经验的自主建构,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项目总结阶段:在幼儿回顾总结中丰富情感体验儿童学习地图产生的过程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当下习得经验进行表达和
表现的过程,有助于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