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
- (已结题)太仓市“十三五”微型课题——中班“微型社区”构建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 (已结题)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儿童哲学视角下生命教育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 (已结题)太仓教育科研项目——儿童哲学视角下生命教育活动开发的实践研究
- 校级课题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哲学视阈下“童见 童享 童创”生命主题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儿童“自然生态圈”探索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全资源整合理念下“童创”课程的实践研究
- 太仓市2023年度微型课题——儿童哲学视阈下“看见我们”话题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太仓市2023年度微型课题——基于证据的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24-25上)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儿童“自然生态圈”探索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课题总结
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镇洋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进展
㈠关注理论学习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整个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关键指引。
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前沿文献以及专业期刊论文,我们接触到了丰富多样且具有权威性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例如,在多元智能理论方面,深入学习了“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掘幼儿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幼儿园课程评价改革策略”等理论知识,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多元智能对幼儿发展、家庭需求、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从评价观、持续发展、兴趣需要、全面观察、特殊需求五个视角出发,从多维视角看待发展中的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核心组成员分享各自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感悟、实践应用案例以及与课题的结合点,通过思想碰撞激发新的灵感火花,提升了研究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内涵的理解深度与应用灵活度,让理论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转化为解决课题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为课题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在理论应用与实践结合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大量的理论学习使我们对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基础概念、内在逻辑有了清晰认知,避免了研究方向的盲目性,明确了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探索儿童“生态圈”探索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的可行性路径。
㈡关注资源的利用
本课题上学期根据园内、园外各种资源进行了梳理,将资源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进一步梳理,一方面是从资源方面进一步拓展课题研究的范围,另一方面也是为后续持续深度研究提供可用的资源素材。本学期根据梳理的内容进行开发与利用,选取上学期梳理的部分资源,将资源的开发利用落实到班级、幼儿实处,从资源出发,将课程实施落地。本学期我们针对“树叶”、“桂花”、“动物”、“蔬菜”、“银杏树”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从资源的价值、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幼儿的兴趣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利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将资源融入课程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㈢课题研究进展。
本学期在9月开展“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儿童“自然生态圈”探索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的本学期工作计划,对本学期的活动进行大致的规划;在10月开展了太仓市课题协作共同体活动,主要围绕何新谊老师执教的大班科学活动《泥土的秘密》课例研究,研究内容是利用自然资源“泥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促进作用;11月开展了《多元智能视野下小班园本动物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活动观摩,陈蕾蕾老师开展了小班科学活动《小羊吃什么》,通过活动感受资源的利用、活动的设计、师幼互动等在活动中的重要性。12月邀请自然讲师生菜老师开展讲座“循环的美好:土壤与生命”,在专业自然讲师的分享中深刻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以及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也对自然生态有了更加专业的认知;1月份课题组成员分享本学期实施的课程,例如:多元智能视野下小班树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多元智能视野下小班园本动物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多元智能视野下小班桂花树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多元智能视野下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通过分享感受教师在利用资源方面的亮点和不足,在探讨中针对亮点进行互相学习,针对不足进行详细的研讨,将问题切实解决。
二、课题研究困惑
㈠课题理论与实际实施联系不够紧密
虽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关于课题核心概念的文献报告,但是在老师的课程实施中未能很好地联系理论学习到的内容。后期要将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紧密联系文献报告,让理论学习扎实服务于我们的课程实施。
㈡资源开发利用缺少专业指导
⒈资源识别方面
认知有限:教师可能对自然资源的理解比较狭隘,仅能识别常见的花草树木等,对于像风能、太阳能这些不太直观的自然资源缺乏认知,导致资源利用范围受限。
价值判断不清:难以判断某些自然资源对于幼儿教育的价值。比如,教师可能不清楚一片湿地蕴含的生态教育价值,不知道如何利用它来开展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⒉活动设计方面
教育目标模糊:在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活动时,容易目标不明确。例如在开展户外自然观察活动时,不清楚到底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科学探索能力还是热爱自然的情感。
缺乏系统性:很难设计出一套完整、科学的基于自然资源的课程体系。往往是零散的活动,如今天观察树叶,明天看看小昆虫,活动之间缺乏关联和递进。
三、下一阶段课题研究措施
㈠专业引领
下一个阶段的课题研究还继续需要进一步邀请自然生态专家领导对课题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让资源利用、实施路径更加明确,让课题研究更加有深度,能好地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㈡协同发展
本课题继续充分利用太仓市课题协作组为平台,积极开展团队研究的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同类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验,取长补短、思路共享,进一步发挥团队的作用,从而让课题研究更加深入,更加贴合园内与园外的资源。
㈢物化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中还需进一步梳理物化成果,梳理资源与资源价值、课程实施是接下来课题研究物化成果的重点工作,可以有效帮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
20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