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学习资料

《儿哲视阈下“生命与自然”主题话题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文献综述

一、文献研究范围的选定

通过教师阅览室、中国知网等相关文献的阅读分析并进行综合性的提炼整理,文献的研究范围为:

⒈生命教育的现状与价值研究。

⒉儿哲视阈下的自然教育

⒊对话教学促进儿童哲学思维的路径。

二、主要代表理论和观点汇集

生命教育的现状与价值研究

通过搜索关键词可以发现,生命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从小学开始,幼儿园的生命教育研究较少,任玉在《绘本运用于幼儿生命教育的行动研究》中,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认知存在差异。针对“是否听说或了解过幼儿生命教育”这一问题,63.89%的教师表示听说过但不完全了解,26.39%的教师表示对幼儿生命教育非常了解,仅有9.72%的教师表示没听说过幼儿生命教育;针对“是否有必要开展幼儿生命教育”这一问题,88.42%的教师表示幼儿生命教育非常有必要,对其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但也有少数教师(11.57%)表示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作用不大;这表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表示肯定,但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国内研究认为生命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品质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内容及组织存在不足。刘玲玲和朱星然在《儿童哲学视域下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现状与价值研究》中提出,目前国内幼儿生命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现状:一是生命教育活动内容涵盖不全面:当前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活动更多关注于安全教育、健康生活习惯养成以及基础的生物知识学习,如认识动植物、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而对生命的价值、尊严、尊重他人生命的意识培养,以及关于生死观、自我认知等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内容涉及较少。二是生命教育活动方法单一目前许多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活动形式相对传统和简单,多以讲故事、游戏或直观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启发性,尤其是对于儿童哲学层面的引导和讨论不够充分。她们认为,生命教育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幼儿阶段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形成乐观正向的生活态度,体验生命的美好,发展感恩、关怀、分享等良好的社会品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儿童哲学作为学前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对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一个时间跨度和范围跨度都很大的教育领域,但确实学校教育中比较缺失的部分,目前主流的教育中,学前教育者认为生命教育过于高深和沉重,不适合在幼儿园开展,而中小学又偏重学科教育,对于生命教育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但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是一个非常有必要且应从幼儿期就开始进行的教育内容,因为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年龄及人生阅历的不同,对于生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生命这个概念,可以从幼儿期就开始渗透。

儿哲视阈下的自然教育

杨文盼在《幼儿园生命教育融入自然教育的探索》中提出了三个路径,其中就包括在自然故事中感知生命。在幼儿园教育中,既要通过实践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认识生命,也可以通过绘本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在自然故事中感知生命,将文化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在绘本中“探究”生命。国内的专家学者认为,儿童哲学与自然教育的结合,为教育领域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成长,还为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周周在《“行走的苏格拉底” ——首届“儿童哲学与自然教育融合实践”创新教育论坛侧记》中提到儿童哲学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和复杂概念理解能力,而自然教育提供了实际案例和观察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和思考自然界,孩子们能够学习生态学和生物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生命尊重和环境保护等议题的理解

从两位作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儿哲可以和自然教育相融合,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就是活教材,笔者认为,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在四季轮回中更新迭代,大自然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如《一片叶子落下来》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片叶子在四季中的变化和感受,用温暖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生命的意义,《小树的四季》中通过小树的坚持和改变,讲述四季的轮回和成长的意义,在与幼儿阅读这些绘本时,他们经常能够发起话题:为什么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树叶掉下来就是死了吗?在师幼、幼幼的对话中发展了儿童哲学思维。

对话教学促进儿童哲学思维的路径

周倩、蔡如玉在《哲学对话活动的实践探索》中,以大班活动《和甘伯伯去游河为教学案例,阐述了在对话教学中如何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哲学思维。

一是做好幼儿哲学对话活动的 “预设”工作首先,教师要明确基于绘本的幼儿哲学对话活动不同于传统的绘本语言活动。绘本是幼儿哲学对话哲的“刺激物”。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往往教师的观点、立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审慎地进行幼儿哲学活动的备课工作,在教研组内预先进行一场教师的哲学对话,在思维碰 撞中明晰哲学对话的组织流程,在谈论话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带着哲学智慧走入班级。

其次,幼儿哲学对话活动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领域对话活动。一场高质量的哲学思考和对话需要幼儿大量运用推理、总结、假设、论证等逻辑思维技巧,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经验基础有科学的认识,对幼儿的回答有所预料,并根据幼儿在对话中展现出的思维技巧,设计由封闭式问题过渡到开放式问题的梯度,铺设由浅入深发展的 “鹰架”,促进幼儿哲学思辨能力的发展。

二是做好幼儿哲学对话活动的“生成”工作

首先,教师应支持幼儿发问。初次阅读绘本后,绝大多数幼儿难以迅速找到关键问题,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绘本情节或画面中某个有趣的细节上。教师应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发问,并忠实地记录下来,而后在其中发掘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其次,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集中讨论当幼儿没有想法时,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问题。

再次,教师应帮助幼儿表达思想、顺畅对话。逻辑不清、含混模糊的对话最终只会走向无效的自说自话,不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例 如,当幼儿表达不清时, 教师应及时追问 “你能重复说一遍吗?” “你认为……对吗?”,帮助幼儿明确重点;当幼儿论断形成时,教师可以及时追问 “你为什么这么说?” “有什么例子吗?”,引导幼儿明确论据;当幼儿的观点较为片面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幼儿 “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你们同意吗?”,或教师举一个反例 “那如果…… 还是这样吗?”,通过矛盾对比,引发幼儿认知冲突,扩展幼儿看问题的角度。最后,教师应将哲学对话与幼儿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哲学对话的内容,生成课后小任务,如请幼儿去找寻生活中相近的问题并记录下来,作为下次哲学对话的 “刺激物”。教师应鼓励幼儿在哲学对话中达成团体共识,并将共识渗透于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思考内容与现实之间的切实联系

综上所述,关于儿哲视阈下生命教育的研究表明,生命教育在幼儿阶段的研究较少,但也有不少学者走在前端,进行了初探,研究者均认为儿童生命教育对于其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且有学者提出将生命教育与自然教育相结合,并提出了开展幼儿的对话活动,有语言的输出,就会有话题的产生,可以看出,绘本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幼儿开展哲学思维的媒介,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验证路径是否有效,但前期这些学者的研究将会是宝贵的参考内容,儿童哲学视阈下的生命主题话题组织与实施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1. 任玉.绘本运用于幼儿生命教育的行动研究[M].社会科学Ⅱ辑,2024:27-33

  2. 刘玲玲、朱星然.儿童哲学视域下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现状与价值研究[J].家庭教育理论探索,2024(02):24-27.

  3. 杨文盼.幼儿园生命教育融入自然教育的探索[J].宁夏教育,2024(04):77-78.

  4. 周周.“行走的苏格拉底” ——首届“儿童哲学与自然教育融合实践”创新教育论坛侧记绿色中国:54-47.

  5. 周倩、蔡如玉.哲学对话活动的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23(02):46-51.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