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学习资料:谈生命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构建策略

作者:顾鹭佳 时间:2023-05-24 点击数:

课题资料四:

谈生命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构建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以外没有课程,课程存在于生活之中。”节气既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链接途径,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一、生命课程现状分析

对幼儿来说,实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其认知生命。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掌握、了解各类动植物与生命成长相关的知识与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

教师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时往往以说教为主。因此,幼儿获取的知识单调,没有架构立体的认知生命思维,理解的内容只是生命教育的“外壳”。

生命教育是一种需要幼儿深度探索的教育项目,它的价值并非是向儿童灌输成人认为有价值的知识,而是通过多元活动,深度帮助幼儿探索生命教育的价值,支持幼儿生成探索兴趣。但在现阶段以动植物生态资源为依据的生命教育中,教师不注重多元的生命教育贯穿,只是单调地结合知识点开展生命教育。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爱人、爱己、爱护周边的一切事物,在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爱护带给自己生命的人、帮助自己的人、保护自己的人与对自己

生命健康成长有益的事物。但是在现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开展中,教师多以下发“任务”为主,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二、生命课程中的构建策略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注重利用身边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萌发幼儿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一次户外活动,轩轩、辰辰、小江在花坛中发现了小蚂蚱。在教师的有效回应中,辰辰、小江继续观察小蚂蚱,轩轩回到教室找来透明的盒子,最后把小蚂蚱装进盒子成功带回教室。

(一)丰富幼儿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生命教育的初始就是引导幼儿认知生命,知道生命孕育及成长的过程,感知生命的来之不易、了解生命的可贵、最终珍惜生命。幼儿作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人,应该了解生命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知道生命的脆弱,更加懂得生命的重要。例如,在生命课程《小蚂蚱》中,幼儿在食堂阿姨的帮助下,投食给小蚂蚱吃。他们不停观察着、呼唤着,可蚂蚱就是没吃。午睡时,教室一片寂静,蚂蚱在菜叶上慢慢蠕动着。幼儿起床后,我立即向他们分享了中午发生的事情。幼儿急忙跑去看望蚂蚱,发现菜叶没有了,但是玉米和胡萝卜仍在。原来蚂蚱喜欢吃的是绿色食物和叶子。幼儿对活生生的昆虫非常好奇,他们通过观察和探究,更好地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这份好奇心,紧紧追随他们关注的问题,不断丰富其认知。

(二)支持深度探究

生命教育需要幼儿深度探索。因此,在开展生命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同一个资源的不同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支持幼儿深度探究,促使幼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了解生命的真实生长过程。例如,教师通过亲子调查、对比和收集资料后发现,绿色蚂蚱和黄褐色蚂蚱是蝗虫的两个种类,颜色是它们保护自身的一种方式。蚂蚱的颜色因生活环境、年龄变化而不同,不同的环境和年龄会有不同的颜色。刚出生的蚂蚱是绿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渐渐向褐色过渡,最终变成褐色。小蚂蚱来到班级的第12天,轩轩发现他不动了,以为小蚂蚱饿死了。于是,幼儿找来食物给它吃,可是观察了十几分钟后,小蚂蚱还是一动不动。幼儿和小蚂蚱相处了近半个月,由于蚂蚱的死使大家非常伤心,所以他们用画笔表达思念。

(三)融入主题活动

教师要将生命教育贯穿幼儿的主题活动中,以多元化的途径、幼儿喜爱的方式和开放式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价值及意义。例如,在幼儿与小蚂蚱的相处过程中,教师利用幼儿想深入了解小蚂蚱的心理开展多领域活动。一是科学探索——认识小蚂蚱,自主观察小蚂蚱的外形特征,引发幼儿对小蚂蚱的探索兴趣;二是语言阅读——结合《飞啊!蚂蚱》《爱换衣服的蚂蚱》等绘本故事情景,感受小蚂蚱的弹跳本领;三是艺术创作——掌握线描画的技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将生命教育内化于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课程是师幼共同经历的一段成长旅程,是引发幼儿主动、连续学习从而建构经验的载体。生命课程教育是一个广泛且深刻的话题,教会幼儿爱护生命、保护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教师要善于把握生命教育的契机,发现有价值的资源,用探究的方式建构生命课程,让幼儿在亲身经历、感知、发现、积累中感受生命的光彩、感悟生命的魅力。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