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奕先提出“搭一座能通车的桥”,两人用桥墩模板在地面比划跨度,决定桥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小玮负责桥面,小奕负责桥墩与加固。
两人先将4个圆柱作桥墩并排对齐,发现两边高度不一致,小奕在矮的一侧加一块短柱找平;随后铺设两块长板作桥面,小玮用手掌按压测试,确认不翘角。
为让桥面更稳,小玮在桥面下加斜撑,小奕用短柱在桥墩间做横向连接;两人边搭边念“先桥墩、再桥面、后支撑”,节奏清楚。第一次试放小车,车头在中间下陷,两人讨论后把中间两块桥面换位为更厚板,并在两侧各加一根斜撑;再次试车,小车顺利通过。搭建过程中自觉轻拿轻放,不越线取料;完成后把小车归位、卡普乐按长短入盒,留出安全通道。
能按模板对齐桥墩、用“加一块”解决高度差,形成等距、对称、平衡的直观经验;铺设桥面时表现出对跨度与受力的初步感知。经历“下陷—讨论—调整—验证”的闭环,能提出更换厚板、加斜撑等可行策略,体现出结构稳定性的探究与迁移形成自然分工与即时沟通(口头指令+手势),能倾听—回应—协同,在冲突点(高度不一)通过协商而非争抢解决。遵守材料取放秩序与通道管理,在操作中注意不踩踏作品,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与环境维护意识。
教师后续支持:增设不同长度与厚度的卡普乐板、连接件/加固片、桥墩高度尺;提供中国桥梁与高架桥的图片/短视频与步骤卡,支持从低结构到功能性的逐步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