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开始,轩轩因为身体有点不舒服,走进 “小医院”。他先来到医院前台,仰着小脸,对着 “挂号员”,用清晰的语调说:“你好,我想要挂一个号。”前台说:“给你,挂号费 2 块钱。” 轩轩从口袋里拿出 “2 块钱” 游戏币,递给 “挂号员”,拿到挂号单后,他拿着单子,快步走到 “医生” 的 “诊疗室”。
到了 “医生” 面前,轩轩把挂号单递给 “医生”,然后皱着小眉头,模仿着不舒服的样子说:“医生,我感觉不舒服,好像有点头晕,还有点没力气。”“医生”仔细地“询问”了他一些情况,比如“有没有乱吃东西呀”“有没有好好休息”,轩轩认真地一一回答。之后,“医生”在纸上写了写,开好了药方,递给轩轩说:“拿着药方去药店取药吧。”轩轩接过药方,说了声 “谢谢医生”,就朝着“药店”走去。
到了“药店”,轩轩把药方递给“药剂师”,说:“药剂师,我来取药,这是医生开的药方。”“药剂师”看了看药方,然后从“药架”上拿了对应的“药品”,递给轩轩,轩轩接过“药品”,又道了谢,然后拿着“药”,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样,离开了“药店”。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与角色理解能力较强,从轩轩的表现可见一斑。语言表达上,他与 “挂号员”“医生”“药剂师” 交流时,能清晰、连贯且生动地表达需求与感受,像描述身体症状时,用 “头晕晕的”“浑身没力气” 等形象表述,还会结合语气、表情,让交流更自然顺畅,这体现出大班幼儿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逻辑性。
角色理解方面,轩轩对 “患者” 角色有较好的认知,从挂号的有序发起,到向医生详细 “主诉病情”,再到取药的配合,整个流程符合现实就医逻辑,说明他能精准把握 “患者” 在就医场景中的行为与心理,展现出对角色的深度理解,也反映出大班幼儿通过生活经验积累,已能较好地将现实认知迁移到游戏角色中。
在接下来的的活动中可以设置更复杂的 “病情”,如需要 “医生” 结合多种 “检查结果”(可新增 X 光片、验血单等游戏道具)诊断,或 “药剂师” 需讲解 “用药剂量与时间”,推动轩轩等幼儿在更具挑战性的情境中,进一步发展语言与思维,加深角色理解。引导轩轩分享游戏中的 “就医” 经历,鼓励其他幼儿提问、交流,促进幼儿间经验碰撞,提升语言表达与对不同角色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