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钦和福福盘腿坐在益智区的地垫上,面前散落着二十余根木棒。钦钦抓起一把木棒,双手合拢举过头顶,轻轻向下撒开,木棒散落成不规则的形状。他用右手食指指向最上面的一根木棒说:“我先拿这个!”说完伸出拇指和食指捏住木棒顶端,缓慢向上提拉,旁边的木棒轻微晃动了一下,他立刻松开手,抬头看向福福。
福福身体前倾,眼睛盯着晃动的木棒,伸出右手食指轻轻按住其中一根木棒:“这个没动,我拿这个。”他捏住木棒垂直向上提起,木棒成功取出后放在自己面前。钦钦拍了下手,指着福福面前的木棒说:“你拿了一个,现在到我了。”他再次伸出手指,选择了一根压在最边缘的绿色木棒,这次动作更慢,手腕微微转动,将木棒从缝隙中抽出,随后放在自己的右侧。
福福拿起一根木棒准备插入堆积的木棒中,钦钦立刻抓住他的手腕:“不是这样的!要拿上面的!”福福缩回手,嘴巴撅起,手指在木棒堆上点了点,最终选了一根木棒,取出后抬头看了看钦钦,钦钦点点头,继续低头寻找下一根木棒。当钦钦的手指不小心碰倒三根木棒时,福福立刻说:“你弄倒了,该我拿了!”钦钦没有说话,只是将身体向后挪了挪,让福福坐到中间位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指出,5-6岁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观察中,钦钦和福福在未教师提醒的情况下,通过“轮流拿取”“不动其他木棒”“弄倒则交换回合”等行为,初步建立了游戏规则意识。钦钦对福福“插入木棒”行为的制止(“不是这样的!要拿上面的!”),以及福福对钦钦碰倒木棒后的规则提醒(“你弄倒了,该我拿了!”),均体现出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但福福最初尝试“插入木棒”的行为,说明其对规则的掌握仍需进一步巩固,同伴间的规则协商是其学习规则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