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角色游戏区的“小医院”主题活动中,辰辰、浩浩、安安三位幼儿选择扮演“小医生”。游戏初期,他们将“小病人”(毛绒娃娃)放置在游戏区的桌子上进行“诊疗”,但很快发现娃娃“躺着不舒服”。
随后,三人围在一起思考了约2分钟,辰辰率先提议:“要不我们做个小病床吧!”,浩浩和安安表示赞同。接着,他们分工合作:辰辰和浩浩负责搬运小椅子,安安在一旁规划摆放位置;经过尝试,他们将3张小椅子拼接、调整,最终搭成了一个简易的“小病床”。
之后,他们将“小病人”轻轻放置在新搭好的“病床”上,开始发挥想象力开展诊疗:辰辰用手模拟“检查眼睛”的动作,浩浩拿着玩具“针管”假装“打针”,安安则拿着玩具“奶瓶”扮演“喂药后补充营养”的环节,三人相互配合,最终“成功治愈”了小病人,过程中不断有语言交流,如“现在要检查眼睛啦”“打完针就不疼了”等。
当发现“小病人躺桌子上不舒服”这一问题时,三名幼儿没有放弃或求助教师,而是自主思考并通过“搬椅子搭病床”的方式解决,体现了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他们能将生活中对“病床”的认知迁移到游戏中,通过材料组合实现创意搭建,展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可以补充真实感更强的医疗玩具(如听诊器、小药箱、病历本),提供不同材质的布料、软垫等,支持幼儿进一步优化“病床”的舒适度;还可增设“挂号处”“取药窗口”等场景道具,拓展医院角色游戏的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