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焦虑对话”的沟通模式。
⒈多表达“我向信息”。
从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你一定可以的”“你的能力不会比别人差”到“我想你可以尝试怎么做”“我愿意陪你一起努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拉近距离”(理由:“我向信息”让人更易于接受,没有强迫感)
⒉多表达共情、同理。
先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然后向孩子表达出你的理解,而不是用自己的经验
来理解事物。告诉孩子“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绪,我和你的情绪待在一起”,不去评判。(理由:孩子感到被理解,情绪得到了释放,就能迅速恢复理智)
⒊多寻找例外的资源。
帮助孩子寻找曾经或当下的闪光点。“在什么情况下你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面对问题时你会显得没有那么糟?这时候有哪些不同的情况发生了?当时你是如何做到的?”(理由: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孩子的积极潜能)
⒋多借助一致性沟通。
即“陈述事件-—表达感受-—解释感受-—提出希望”。如,“当我看到你
做作业那么马虎时,我很担忧,因为已经提醒你很多次了,你却越来越马虎,我希望以后你能慢慢改掉坏习惯。”(理由:解释自己的感受,会将无效沟通转化为有理有效的沟通)
以上是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其实,话说对了,孩子感到安全,可以讲出担心与困难,家长的焦虑可以降低;若说不对,孩子觉得难受,宁愿沉默和伪装自己,家长的焦虑自然升级。除此之外,家长还应知道,比语言更重要的是关系,在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前,最先维系的仍是亲子关系--关系大于方法!当孩子觉得我们是支持而不是压力,他在成长道路上便有话可说、有路可退、有家可回;当我们觉得孩子是陪伴而不是挑战,我们与孩子就能彼此温暖,彼此照顾,共同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