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6班12月份教育文章:论幼儿的自主性及其培养体系(23-24上)

作者: 时间:2023-12-19 点击数:

   通常,个体在2岁时出现人生第一个反抗期,标志着幼儿自主性的萌芽。钟启泉指出,入学(6岁)前培育幼儿的自主性,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1〕 《儿童权利公约》要求“缔约国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可见,自主性是幼儿的基本权利,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养成健康人格。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前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拟深入思考幼儿自主性的内涵、结构等问题,以明晰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体系。

   自主性是指个体不受外界控制、压迫,按个体合理的意愿和规则行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系统性素养。对自我的支配和主宰是自主性的基本含义。值得强调的是,自主性的本质特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的关系性,集中表现为社会性,包含个体自主性对社会的依赖和个体自主性受到社会规约两个方面;二是自主性的关键是理性部分对于非理性部分的合理控制;三是“善”是自主性的本真追求。因此,自主性并不是肆意妄为和个人主义。

   事实上,并不存在绝对的不自主或者绝对的自主,自主是一个程度概念。相关研究者从理性参与程度、关系涉入程度、积极程度等方面,对自主性进行了多维层级的划分。笔者认为自主性包括生理自主、自我自主、理性自主、道德自主这4个由低到高的层级,反映的是对真善美不断进阶的追求。生理自主也即天然性自主,是个体生理性机能的自主。自我自主是指对自己负责、指向个人生活与福祉的自主,以本我为判断标准。理性自主是指基于个体的理性能力的自主。道德自主是指以道德的“善”为准则的自主。

(一)自主性的结构要素


  怀特在认知、情感、行为发展模式上明确了人的自主性发展的3种水平,认为自主性是情、知、行构成的系统,既内隐于心,也外显于行。 〔2〕 笔者将幼儿自主性划分为情意自主、认知自主、行为自主3个有机联动的结构维度。

  情意自主的核心是意愿,即个体以对内部心智状态和外部事件属性的判断来定位个体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情意自主是自主的前提,如果个体行为是不自愿的,那么个体便不自主或者是伪自主。

  认知自主的核心是自我决定,即个体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这体现了个体的理性思考过程,是对非理性的超越。自我决定包含内部不受控和外部不受限两个层面的理性与道德的思考。个体能否有效地自决,是自主的关键环节,决定了自主的性质。

  行为自主的核心是自立实践,即个体在自决后的自觉行动,集中表现为个体是怎么做的。如果自主仅是内部的心理活动,无法外显于行,那么自主不是真正的自主。

(二)自主性的内容要素


  笔者根据自主性的4个层级和3个结构维度,归纳出自主性在不同层级、结构维度的内容要素。情意自主层面形成以自愿为主轴的自觉(自我觉察、自我发现、自我意识)、自愿(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自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负责)3级内容。认知自主层面形成以自我决定为主轴的自省(自我醒悟)、自决(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实现(自我主张、自我认同)3级内容。行为自主层面形成以自我立法为主轴的自我依靠(自我独立)、自我立法(自我规约、自我设限)、自我治理(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指导)3级内容。情意、认知、行为3个层面的自主并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连接,共同构筑完整儿童。
  幼儿自主性的萌芽源自个体的自愿。是否受外部支配是判断自主程度的重要标志。道德上的求“善”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最终目标。“善”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对个体自主性的规约,不是“肆意妄为”,而是“有规可依”,做对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善”的事情。一个自主的人通过理性的反思、决策,形成个人判断,最终实现对行为的组织与控制, 〔3〕 从而将“内隐于心”的认知“外显于行”。行为自主的完成标志着真正自主的形成,但是并不意味着自主的结束。行为自主会进一步为个体的内在理性提供反馈,促使自主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形成自主运行机制的闭环。

  幼儿的自主性是有差异的,自主内部的各要素、因子的作用和效应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幼儿的自主性有不同型态。
  第一,情意自愿是判断有无自主性的重要因素。幼儿是情意自愿的,那么幼儿是有自主性的。如果幼儿是不情愿的,那么幼儿是不自主的。

  第二,自我决定反映的是个体理性的参与程度,影响着幼儿自主性的性质。幼儿的自主行为是理性的,但是不一定是道德的。一个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而无道德,是完全可能的。 〔4〕 幼儿的自我决定是非理性的、不道德的,那么这是坏自主。幼儿的自我决定是理性的并且是基于道德标准的,那么这是好自主。好自主又分为高自主和低自主。高自主是指“利己”也“利他”的自主,低自主是指“利己”且“不伤害他人”的自主。

  第三,行为自主是自主性的重要表现。如果个体的自主仅是内部的心理活动,未能外显于行或未能真实外显于行,那么这不是真正的自主。个体的自主决定与自主行为的自我认可程度形成了真自主与假自主的对立。真自主是指符合个体内部决定并真实表现在个体行为之中。假自主是指个体有内部决定,但虚假表现在行为之中。
   自主性的社会性、理性、关系性特征决定了自主性是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中建构的,成为一个自主性强的人是某种形式的社会建构的结果,自主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5〕 因此,有必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完善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体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因为合理的教育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重要途径。 〔6〕

(一)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目标


1.总体目标

  从自主性的层级看,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为3个阶段(见图3):认识自我自主为基,践行理性自主为重,发展道德自主为本。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自主性的理解比较模糊。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分辨真假自主,区分好坏自主,判断有无自主,鉴别是否为自主实践。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理解能力,并能根据一定的行为及其后果反思行为的合理性、价值性等问题。因此,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反思、判断、评价是必要的,即促使幼儿能够自主评价各类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选择并计划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尚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他律性和权威服从性程度较高,践行道德自主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适宜的引导,为幼儿道德自主发展奠定基础,如引导幼儿理解并认可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兑现承诺等道德准则,能够积极展现自己的爱心、善心,能够主动询问他人意见等。
   从自主性的结构维度看,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为3个阶段:重点践行行为自主,着重理解认知自主,强化体验情意自主。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理解以直观形象或直接经验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足。教师应当通过具体活动组织幼儿践行行为自主,体验情意自主,以促进幼儿对自主性的理解。践行行为自主以幼儿对自主性的体验和理解为基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重点。认知自主是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为基础。情意自主是体验性的自主,以“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为根本。

2.具体目标

  笔者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指南》的相关内容,梳理了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具体目标,并结合各条目的内容表述,归纳幼儿自主性体现的具体方面

(二)幼儿自主性培养的路径


  处于感知运算和前运算阶段的幼儿,通过直接经验、具身体验认知世界。因此,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应贴合幼儿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生活为主要内容,以自然环境为主要场域。具体培养路径如下。

1.教师放手,减少代劳

  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为依托的。由于年纪偏小,幼儿大多需要依附成人,不能很好地独自活动。或者说,幼儿处于欠缺独立性、欠缺自主性的状态。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性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以教师为主的成人应当学会放手,减少代劳,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

2.规则自主,幼儿自决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常表现出对外在事物的依赖,常常将权威者说的话语、制定的规则以及事物原本的功能等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表现出对外在规则刻板、僵化的遵从或思维定式。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性培养的主要方式是打破外在规则的束缚,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自主设定规则,创新活动方式,以此学会自我规约,完善自我立法。

3.理性完善,自主探索

  如果幼儿可以成为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人,成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道德判断中走入“自律”阶段,那么幼儿便可以摆脱对人和物的依赖,真正独立、自主地存在和发展自身,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自由安排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活动。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自主性培养的途径是促进幼儿的理性完善,以形成自主的人格,培养自主的个性,最终通过自我管理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三)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年龄阶段


  本研究根据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主性培养的目标和路径,梳理出不同年龄段幼儿自主性培养的主要目标、内容和途径(见表3)。
  小班幼儿常常通过身体的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直观认知。因此,小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以“做中学”的理念为基础,强调“以行为带动认识”。教师着重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强调小班幼儿对自主性的理解和内省,以激发幼儿自主性的初步觉醒。小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主要途径为以教师为主的成人学会放手,减少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理解较为片面。因此,中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以“知行合一”理念为基础,强调“以理解带动行动”。教师着重培养中班幼儿的自决能力,强调自愿表达,引导幼儿学习初步进行自我规约。中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途径为规则自主,幼儿自决,强调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知识、材料、信息等支持。

  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辨能力,能够对相关现象做出理性评价。因此,大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强调“自主性的整体发展”,以促进理性完善为目标,自主探索为途径,注重发展自律、自控能力,强调践行自我判断,提高明辨是非能力,鼓励幼儿自主评价、自主管理与创造。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