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欣赏这样一句话: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教育不能“赶牛上树”,只能是“趋牛向草”。解读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品尝到“果子”的甘甜,充分激发并释放出孩子最大的潜能,让他们实现当下最棒的自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这些日子,班里有几个孩子感冒了,鼻涕、咳嗽不停。有一句话在我的耳边也渐渐多了起来:“老师,我有鼻涕。”无论在游戏还是吃饭的时候,打了喷嚏的孩子总会跑到我面前来对我说这句话。一开始都是老师给他们擦鼻涕,时间久了我会说:“纸巾在前面,自己去拿,擦完了扔到垃圾筒里去。”刚开始,甚至有的小朋友在擦完后还会把纸巾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我就会告诉他把纸巾扔到垃圾筒里。渐渐的,跑来告诉我这句话的孩子少了,有了鼻涕自己解决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多数的孩子都能在擦完鼻涕后把纸巾扔到垃圾筒。
孩子一开始之所以会跑到我的面前来告诉我他有鼻涕,是因为在家里,他们习惯了这样的行为,知道在说完这句话后,家长会帮他们拿来纸巾,帮他们擦干净,帮他们扔到垃圾筒里。孩子的独立做事的机会就在这一次次“我有鼻涕”之后被忽视了。 前几天突然几个孩子都跑来告诉我:“老师,他擦完鼻涕把纸扔在地上了。”这样的举动证明在这件事上他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他们已经能独立辨别是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必要为孩子提供让他们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机会,在寻找纸巾、寻找垃圾筒的过程中,幼儿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他们在关注环境、关心他人的同时,学会分辨行为的对错。
引领不是要教给孩子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为孩子搭建一个平台,点燃一支火把,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比起空洞的说教,枯燥的学习,一件孩子亲身经历的小事,会给他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孩子的独立性,正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积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