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知识:你还在给孩子“读”绘本吗?

作者:陆莉茜 时间:2024-01-12 点击数:

 

一本好的绘本给孩子提供的远远不止一个虚构的故事。除了各有特色、富有想象力的绘画之外,绘本中还蕴含着游戏、表演,是一种独特、充满韧性的图文关系,一个用不一样的规律构建成的奇妙世界。

以下综合了几名从事多年绘本教学和儿童艺术教育教师的观点,整理出带孩子读绘本的几个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用好绘本——不仅是培养孩子的视觉素养,同时也是帮助孩子思考、认识自我和世界。

 ⒈“不要只是用手指着文字给孩子读绘本”

我接触到的很多家长是用手直接指着文字在读绘本,在念那个故事,但实际上他们都忽略了图像本身。这个时候,其实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通过看图猜这个故事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来讨论真的故事是什么。当然故事也很重要,但是绘本里最吸引人的,是图像本身的一些东西。这些都是家长在带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0到4岁的孩子,家长在选绘本的时候可以考虑语言的节奏性,选择一些语言简单、富有节奏性的绘本,家长念出来的时候会像唱歌一样,有助于调动起孩子的感官,进而更好地理解画面。

⒉“绘本是一个互动的工具”

有一本绘本叫《创造自己的世界》,讲的是一个破烂的房子,里面有很多可以翻开的图像可以让小朋友去互动。我们会让小朋友去猜房子里面有什么。有的小朋友会猜是吸血鬼,有的会猜是蝙蝠。但当他们一打开,小朋友们会发现里面住了101只猫。“怎么会有101只?你骗我的!”他们就会开始数里面的猫。

在这个时候,我觉得绘本更加像一个互动的工具。家长需要更多地回归小朋友的状态,跟小朋友一起在图像里面找找——这个画家在他的作品里面藏了什么呢?

⒊“在绘本读图中发掘细节”

读绘本时,读图就是抠细节,就是一直看,往里面看,看的时间越多,越能够发掘出知识性的东西。

我在教孩子的时候会给他们很细致地分析绘本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个细节,可能都与我们生活、心理相关。对于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带着他去分析绘本的构图,让他发现,原来构图有表意,色调也有表意,人物的动作也有表意。这样能够带着孩子重新发现很多随便翻的过程忽略掉的东西。

⒋“用表演的方式给孩子讲绘本”

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是想教育孩子绘本里面的道理。但孩子更想听新鲜的、好玩的东西,只是一味地给孩子讲道理,他们其实很容易觉得无聊。

所以我们需要用表演的方式来讲故事。成年人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尝试沉浸在一个游戏的、假装的世界里。如果感到比较困难,可以跟孩子聊聊天,或许更容易进入这个状态。

⒌“让孩子不断提出问题”

读绘本需要启发孩子的感受力,让他进入好奇的状态中。这时候教师可以不断地向孩子提出问题,减少我们作为教师的权威感,创造和孩子更为平等的对话。

我们让孩子设计服装的时候,有些小朋友说没有人会穿这么奇怪的服装。我们就会问他们,什么是奇怪呢?什么叫做正常?什么叫做合适?所有的这些问题其实我们老师都不知道答案,小朋友也不知道答案,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在其中产生一个有趣的方向。

有一次,我听见一个孩子问:“为什么大人总是爱喝咖啡?当大人说他们很忙的时候,他们真的很忙吗?”这是一个好棒、好有意思的问题,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呈现。再大一点的孩子会问不同的问题,他们会去寻找生命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相对来说更加深刻和沉重一些,但也是他在这个年龄段真正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让孩子不断对周围和世界提出问题,来完善自己的思考。

⒍“绘本不用从头到尾读”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从中间打开来读,向前读,向后读,或者干脆从最后开始读都可以,不需要一个固定的程式。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去猜,这个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呢?我们向孩子提问,然后再让他猜。这也是一种玩法。在这个时候,阅读绘本跟创作绘本之间的边界也变得很模糊了——因为创造力加入了阅读的过程,让阅读变得更好玩了。

⒎“用绘本传递知识”

我们也会使用一些实实在在帮孩子介入知识点的绘本,比如艺术方面的知识点,就有色彩的、形状的、线条的。通过绘本能够帮孩子有意识地了解,怎样在画画的时候,通过不同线条之间的图形组合,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当孩子不知道具体怎么创作时,我们会带他去欣赏艺术家或者是优秀绘本家的作品,让他们观察里面的造型,扩展他们对创作表达的理解。比如当孩子想要创作一只小鸡时,我们可以带他们去看真实的照片和不同的绘本,他们就会知道不同的艺术家可以画不同的小鸡。在这之后,他们会更自信、更大胆地进行创作。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