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6班教育知识:孩子讲脏话该怎么做(24-25下)

作者: 时间:2025-04-22 点击数:

通常有家长反馈,孩子会冷不丁就冒出一句脏话,也不知道从哪里学的,不知道怎么反应才能制止。面对孩子说脏话,大多数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制止教育“你再给我说一次!”“以后不许说脏话!”,不过这样做的效果大多数都是不好的,极大程度上会演变家长的碎碎念和棍棒教育。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聊孩子为什么会说脏话?以及遇到这类问题家长要怎么做?

语言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本能,蒙台梭利曾表示: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其实是在完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开始学习的,当语言发展结束之后,就自然地成为了大脑的部分。所以,很多处于语言能力提升阶段的孩子,其说脏话的原因,大多并非源自孩子内心的“邪恶”,而是源于一些外界因素。

⒈感受语言力量

孩子在小时候,本身的是非观念是比较薄弱,甚至在很多时候,孩子的是非观念几乎不存在。而孩子在成长的同时,也会逐渐地发现语言的力量,因为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发现语言能够对他人造成影响。

但是孩子并不知道这种影响力可以发展多大,于是就可能尝试使用一些脏话来对别人造成影响,因为脏话能够让他人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这种情况,也常被我们称为“语言诅咒敏感期”。孩子其实并不是有意通过脏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单纯地使用脏话来体验语言的威力,验证语言的力量。

⒉模仿他人语言行为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模仿大人的语言。而在模仿大人语言的时候,孩子是不分语言内容的,也就是说,如果大人用语言文明、表达清晰,那么孩子也会经常表现得文质彬彬、礼貌有加。但如果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性的说脏话,那么孩子也会有模有样将脏话纳入自己的模仿范围。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正在学习的内容,是一种负面的、不良的内容。

⒊获得他人关注

家长可能会因为忙而无暇关注孩子,这就会让孩子产生危机感,就更加迫切地需要家长给予安全感,从而孩子就可能通过脏话这种刺激性较大的语言来引起家长的关注。一旦被家长关注,无论是对自己的谴责还是批评,都要比家长不理睬孩子好,因为孩子能够从家长的愤怒情绪中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从而获取到孩子所需要的心理慰藉。这么看来,孩子说脏话这件事,几乎都不是因为孩子的“心眼坏”导致的,而是因为一些不能够代表孩子观念的因素所导致的。孩子出现说脏话的现象,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父母也应当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大多数孩子说脏话一般是通话模仿的形式,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成熟起来,学会以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家长应该怎么做?

⒈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话不该说低龄孩子的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⒉帮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在道德观念还未完全建成的年幼时期,孩子们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言行会对别人带来伤害,偶尔出言不逊,也很难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孩子从小的道德建设,与其呵斥孩子,不如尽早告诉他,尊重他人应该从言语的礼貌做起。

⒊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孩子说了脏话,家长一定要一分为二来看问题,一味地教训孩子不要说可能会掩盖问题的本质。内心压抑的孩子,如果心里不舒服,通过说脏话的方式发泄了出来,可能比那些通过伤害别人来发泄要好。摸清了问题的根源后,教孩子用更健康、绿色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打球、登山、涂鸦、大声唱歌等等。

⒋立好规矩,配合适当的惩罚措施要想孩子改掉说脏话的不良习惯,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定下规矩,并配以合理的惩罚措施,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学会管理自己的言行。父母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互相监督,有利于孩子在监督大人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约束自己。

⒌给孩子做好榜样,营造干净的语言环境当着孩子的面,建议家长在说话上给孩子做个好的示范。常言道: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只是叮嘱孩子别说脏话,不如管好自己的口,亲自践行好好说话的原则。不管在什么场合和情境下,只要孩子在身边,就尽力为他营造一个干净的语言环境。

⒍重沟通轻说教,放平心态应对孩子早期叛逆有的孩子说脏话并无恶意,仅仅是因为觉得酷。家长应该理解,在言语上出格,其实是孩子们内心叛逆的一种表现。如果听到孩子说脏话,先别气得炸毛,换个角度想想,成长过程中处处都有拔节之痛,孩子承受的压力也不小。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