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让孩子在挫折中健康成长
抗挫折教育是一个国际热门话题。美国心理学界流行“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的说法,不是说让孩子的童年都不幸福,而是说明: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但在实践中,家长往往对如何为学龄前孩子(3—6岁)进行抗挫折教育并不十分清楚。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有意向广大家长们提供一些建议。
理解好挫折之“的”
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长辈呵护着,父母溺爱着,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时候,不是耍脾气就是大哭小闹,往往让家长束手无策。因此,帮助孩子对挫折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是抗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抗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把握好抗挫折之“度”
孩子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挫折,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家长或老师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目标,让孩子充满信心去完成。
运用好挫折之“法”
惩罚或批评小孩子,要根据其不同的年龄采取不用的方法,比方说对于孩子和别人抢东西、打架,美国人的方法是把他们强行分开,然后让他们在椅子上坐下不许动,好好想想做得对不对。国外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除了给予孩子爱之外,还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手段,让孩子吃点苦。年龄大了以后还可以用别的方法,但是不要打,不要骂,一定要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多了以后,小孩子会慢慢觉得我能负责任,我是有责任感的,碰到问题我知道该怎么解决,通过承认错误、道歉,能够解决问题,他同样会体验到一种自信心,一种自我解决的快乐。
设计好挫折之“境”
孩子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家长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孩子对挫折承受能力,家长或老师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孩子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培养孩子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