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5班保育知识:大班幼儿夏季保育知识指南

作者:顾鹭佳 时间:2025-05-21 点击数:

大班幼儿夏季保育知识指南


夏季天气炎热,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中暑或感染疾病。大班幼儿(5-6岁)活动能力增强,自主性提高,但自我保护意识仍较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其健康与安全。本文从防暑降温、饮食健康、疾病预防、户外活动安全等方面,提供科学、实用的夏季保育建议。

一、科学防暑,避免中暑

保持适宜的室内环境合理使用空调:室温建议控制在26-28℃,避免直吹幼儿,每隔2-3小时开窗通风。

自然降温:白天拉上遮光窗帘,早晚开窗通风,利用风扇促进空气流通。

衣着舒适透气选择纯棉、宽松、浅色的衣物,吸汗透气,避免化纤材质引起皮肤过敏。

户外活动时戴宽檐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

科学补水鼓励幼儿少量多次饮水,以温开水为主,避免冰镇饮料或过量饮用果汁。

观察尿液颜色:若偏黄,说明需增加饮水量。

识别与处理中暑

中暑症状:头晕、面色潮红、大量出汗、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呕吐、高热。
应急处理: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

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尤其腋下、颈部),少量补充淡盐水。

若症状严重(如高热、昏迷),立即送医。

二、健康饮食,预防肠胃疾病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多食用粥类、蔬菜、水果,减少油炸、辛辣食物。

保证蛋白质:适量摄入鱼、蛋、豆制品,避免过量肉类加重消化负担。

推荐夏季食物

类别

推荐食物

作用

水果

西瓜、葡萄、梨

补充水分、维生素

蔬菜

黄瓜、冬瓜、丝瓜

清热解暑

饮品

绿豆汤、百合粥

降火、养胃

食品安全注意事项避免生冷食物:如未洗净的凉拌菜、隔夜饭菜,防止细菌感染。

控制冷饮摄入:过量冰淇淋、冰饮料易引发腹泻或咽喉不适。

三、疾病预防,守护健康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发热、口腔疱疹、手脚皮疹。

预防措施:

督促幼儿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

玩具、桌椅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发现病例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痱子&皮肤问题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出汗后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

使用婴幼儿专用爽身粉(避开呼吸道)。

护理:如出现红疹,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结膜炎(红眼病)预防:

避免用手揉眼睛,毛巾、脸盆专人专用。

游泳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四、户外活动安全策略

科学安排活动时间最佳时段:上午8:00-10:00,下午4:00-6:00(避开10:00-15:00强紫外线时段)。

活动时长:单次不超过30分钟,适当增加树荫下游戏。

防晒措施使用儿童专用防晒霜(SPF30+,PA+++),出门前15分钟涂抹。

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需符合国家标准)。

防蚊虫叮咬物理防护: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去草丛、水洼处。

安全驱蚊:使用电蚊香或儿童驱蚊液(避免DEET成分)。

叮咬处理:用肥皂水清洗,涂抹儿童止痒膏。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