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开花了


阳阳今天在自然角的发现可谓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科学探索时刻。当他第一个发现牵牛花绽放时,整个人的状态都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我注意到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眼睛突然睁大,小脸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个细微的表情变化生动展现了他内心的惊喜。他激动地踮起脚尖这个动作特别有趣,因为牵牛花其实长在较高的位置,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显示了他想要更靠近观察的迫切心情。
“阳阳第一个发现牵牛花开花,激动地踮起脚尖,指着藤蔓顶端喊道:“快看!我们的牵牛花开了!是有点紫紫的!”其他幼儿闻声纷纷跑过来,围在花盆旁,小脸上写满惊喜。阳阳小心翼翼地伸出食指,轻轻碰了碰花瓣,惊叹道:“它好像一个小喇叭!摸起来好软呀!”阳阳蹲下身,仰着头从下往上看,兴奋地说:“太阳晒到它才开的,昨天还没开呢!它是不是在晒太阳呀?”阳阳凑近花朵,深深吸了一口气:“咦,怎么没有香味?”是不是要很近才能闻到!”阳阳激动地描述着,不时还模仿花朵绽放的样子,张开双臂转圈圈,笑声充满了整个自然角。 观察与记录环节中,阳阳突然跑向科学区,翻找出放大镜,又急匆匆地跑回来,把放大镜对准花瓣,仔细端详:“哇!花瓣上有细细的线,像蜘蛛网一样!还提醒我拿出收集,对着牵牛花“咔嚓”拍一张照片吧,然后翻出之前记录的花苞照片进行对比:“老师你看,之前的花苞是绿色的,现在变成紫色了! 这时,阳阳指着旁边的花苞,疑惑地问:“为什么它只开了一朵?其他的花苞还是闭着的?”不一会儿他就想起来并自信地回答:“我知道!我奶奶说牵牛花是早上开花,下午就睡觉(闭合)了!它是个‘早起的小闹钟’!”我听了哈哈大笑。
分析:
⒈科学探究能力
⑴能通过持续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动态变化(开花与光照的关系)。
⑵尝试使用工具(放大镜、平板)进行细节观察和对比,初步形成“生命循环”概念。
⒉语言与社会性发展
能用比喻描述观察对象(“像小喇叭”),并在讨论中分享已有经验(如奶奶的生活常识)。
措施:
⒈ 提供尺子、自然记录本,引导每日测量藤蔓长度、记录开花数量与时间。
⒉实验对比:将一盆牵牛花移至阴暗处,观察开花差异。
⒊课程生成 开展“藤蔓植物的秘密”主题活动,拓展对攀援植物(如葡萄、爬山虎)的认知。
⒋绘本共读:《牵牛花》《植物的旅行》。
⒌ 家园互动 鼓励家长带幼儿户外寻找不同颜色的牵牛花,拍照分享至班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