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气温骤降,大班幼儿进入冬季过渡期,保育重点转向保暖防护、安全教育及免疫力提升。
一、科学保暖策略
1. 分层穿衣法:
内层:纯棉长袖排汗,避免羊毛刺激皮肤。
中层:抓绒或羽绒背心,锁住体温。
外层:防风外套+防水裤,雨雪天防止湿冷。
教师每日根据天气预报提醒家长调整衣物,避免“穿衣过多反而出汗感冒”。
2. 室温动态管理:
午睡时:空调设定20-22℃,加湿器保持湿度50-60%,防止呼吸道干燥。
活动区:户外活动前30分钟提前关闭空调,让幼儿适应温差,减少进出感冒风险。
二、冬季安全教育
1. 防滑防摔:
场地检查:每日晨间排查走廊、楼梯积水,铺设防滑垫并设置“慢行”警示牌。
技能训练:通过“小企鹅走路”游戏,让幼儿模仿企鹅摇摆步伐,降低滑倒概率。
2. 消防安全:
演练设计:结合11月消防月,组织“火灾逃生”情景模拟,幼儿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沿安全通道撤离。
知识普及:通过动画短片《消防员叔叔来了》,让幼儿认识灭火器、安全出口标志。
三、免疫力提升计划
1. 运动锻炼:
晨间体操:设计“动物模仿操”,如“小兔跳”“大熊走”,活动全身关节。
户外活动:每日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设置障碍赛道(如钻圈、平衡木),增强体质。
2. 营养补充:
冬季食谱:增加山药、南瓜、红枣等健脾暖胃食材,午餐搭配羊肉萝卜汤(去膻味处理)。
饮水管理:每2小时提醒幼儿喝水,水杯贴身高刻度线,保证每日饮水量1000ml。
四、家园共育活动
1. 家长课堂:邀请儿科医生开展“冬季疾病预防”讲座,解答家长关于流感疫苗、发热护理的疑问。
2. 亲子运动会:组织“冬季暖暖跑”活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雪球投掷”“毛毛虫爬行”等趣味项目,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