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3班6月教育知识:同伴交往

作者:宇 时间:2025-06-12 点击数:

六月,是大班幼儿在园的尾声,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幼儿的同伴交往需求更强烈,互动形式更复杂,冲突也更具挑战性。引导他们掌握更高级的社交技能,建立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不仅能提升在园幸福感,更是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为顺利过渡到小学新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一、 核心目标:从“一起玩”到“合作、理解与解决”

本月教育重点应超越简单的“友好相处”,着力培养:
    1.深度合作与协商:在小组活动、建构游戏、角色扮演中,鼓励共同制定规则、分工协作、协商解决分歧。
    2.理解与共情能力:引导幼儿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特别是因毕业、分离可能产生的复杂情绪),尝试理解同伴的想法和感受。
    3.独立解决冲突:支持幼儿运用语言沟通、寻求帮助(非告状)、尝试妥协或寻找双赢方案等策略,自主化解同伴间常见矛盾。
    4.建立稳定的友谊:鼓励幼儿主动表达交友意愿,学习维持友谊(如分享、关心、帮助),理解友谊的双向性。
    5.尊重差异与包容:引导幼儿欣赏同伴的不同兴趣、能力和背景,学习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方式。

二、 关键教育策略与活动建议

1.创设深度合作情境:

项目式学习/小组任务:如共同设计制作“毕业礼物”、“小学探秘”海报、搭建“心目中的小学”模型等。明确共同目标,引导讨论分工、材料分配、步骤协调。

合作性规则游戏:选择需要团队协作而非竞争的游戏(如一些桌游、团体体育游戏),强调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角色扮演深化:在“小学课堂”、“小记者采访毕业生”等主题扮演中,增加角色互动、台词协商、情节发展的合作讨论。

2. 聚焦情绪理解与表达:

“心情日记”/“情绪角”:提供工具(表情卡片、绘画、心情墙)让幼儿记录和分享当天的心情,特别是关于同伴互动、毕业离别的感受。教师引导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绘本深度讨论:精选涉及友谊、冲突、离别、共情的绘本(如《我有友情要出租》、《南瓜汤》、《再见,幼儿园》等)。不仅讲故事,更重点讨论角色感受、冲突原因、解决方法。

“我是情绪小侦探”活动:通过观察图片、情境表演,引导幼儿识别他人表情、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情绪,并猜测原因。

3.  赋能幼儿,学习独立解决冲突:

建立“和平角”/“问题解决区”:创设一个安静、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提供“和平玫瑰”(或替代物)、情绪卡片、解决步骤图(如:1.冷静 2.说出感受 3.倾听对方 4.想解决办法 5.同意一个办法)。鼓励冲突双方主动去那里尝试自己解决,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

“我信息”表达训练:教幼儿用“当...(具体行为)的时候,我感到...(情绪),我希望...(具体请求)”的句式表达不满和需求,替代指责或哭闹。

头脑风暴“双赢”方案:当幼儿冲突陷入僵局,教师引导双方提出各自的诉求,然后共同头脑风暴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点。

4.珍视友谊,积极表达与维系:

友情树”/“好朋友墙”:鼓励幼儿画下好朋友的肖像,写下或画下喜欢对方的原因、一起做过开心的事,张贴展示。

温暖的行动”:鼓励幼儿主动关心同伴(如询问心情、帮助整理物品、分享小零食、制作祝福卡)。

毕业纪念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互相留言、画画,表达对同伴的祝福和不舍,强化友谊联结。

5.尊重与包容主题教育: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好”:通过讨论、故事、展示不同文化、能力、兴趣的图片/视频,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学习欣赏不同。

接纳小游戏:设计一些需要接纳不同意见或玩法的游戏,体验包容带来的乐趣。

 三、 教师角色与家园共育

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敏锐观察幼儿互动细节,在关键时刻介入引导(非包办),提供必要的语言示范和策略支持。多使用描述性鼓励(“我看到你们一起商量出了好办法!”)。

创设积极、尊重的班级氛围:教师自身言行示范尊重、包容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