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3班5月教育文章:为幼儿的友谊搭建桥梁(23~24下)

作者:李雪 时间:2024-05-23 点击数:

出生初始,孩子与养育者的关系几乎是生活关系的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开始与其他的孩子互动,逐步有自己的朋友。在相互接触中,孩子们之间逐步形成亲密的联系,这种关系可以称之为友谊。
朋友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如果拥有至少一个支持性的朋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那些被同伴群体排挤以及不受欢迎儿童的孤独感和受伤害程度。与一个或几个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提供一种情绪上的安全网,这种安全感不仅帮助儿童建设性地面对挑战,而且使他们更容易承担其他生活压力。在初入园阶段,如能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进入幼儿园,孩子会更喜欢幼儿园,较少出现入园适应问题。同时,孩子能够在与伙伴的各种互动中获得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也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做相应的准备。
一、积极与主动——引导友谊的建立
孩子们之间如何开启交往?父母可以做一个积极主动的示范者,为孩子提供模仿学习的榜样;也可做一个有意识的引导者,为孩子的自主摸索提供支持。
蹒跚学步的幼儿看着跑跳自如的哥哥姐姐手里拿着的玩具,就要伸手直接去拿,这时陪伴的爸爸妈妈可以蹲下来轻轻围抱住孩子,并且用语言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宝宝是想要看看哥哥姐姐的玩具吗?”“直接去拿玩具,哥哥姐姐觉得自己的玩具被抢了,会害怕或是不愿意。”“我们问问哥哥姐姐,‘可以看看你的玩具吗?’”低幼阶段的孩子有时不能清晰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会给同伴交往带来阻碍,如上例中的“直接行动”会被其他孩子认为是非友善的行为。这时,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表达诉求,引导孩子用适合的方式开启与伙伴的互动。
有时,主动分享玩具、食物等也是一种开启交往的方式。父母在带领幼儿进入交往场合时,适当“有备”而来,带一些孩子们感兴趣且能够分享的物品,有助于幼儿和伙伴“打成一片”。在如此的铺垫与支持中,幼儿会慢慢学习到交往技能和方法,进入稳定的日常交往之中,积累积极的互动经验与情感。二、尊重与沟通——协助共建自由、和谐的友谊幼儿的同伴交往中时常会发生冲突状况。成人首先要认识到冲突是一种正常的互动形式,会出现在任何的关系中,而解决冲突的过程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孩子们之间一旦出现冲突,不要责备,而是要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冲突。
冲突通常是由需求不同而导致。引导幼儿解决冲突的原则是既要理解、尊重对方——“这是哥哥的玩具,我们得经过哥哥的同意再玩”,也要尊重幼儿的自我物权、分配权、选择权——“宝宝,有小朋友想玩你的玩具,可以吗?他玩过还会再还给你的”。父母作为冲突解决的协助者应力图实现“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方用自己的“眼泪”“情绪”甚至“武力”迫使另一方满足自己的需求。冲突中实现“双赢”,并非那么容易,对长期一起玩的、固定的伙伴来说,也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等待、学会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冲突时刻的沟通,包括幼儿同伴之间的沟通,以及幼儿与父母(即陪伴者)之间的沟通。同伴沟通时,要引导幼儿用非肢体性的、积极的语言——“你的车看起来真的很好玩”和“你的车一点都不好玩”,可能前者更能让人产生分享的意愿。而作为陪伴者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首先要理解、接纳孩子因冲突而产生的情绪——“你没有玩到车有点难过,是不是?”其次,通过沟通,对冲突进行协调示范和引导——“可以和哥哥商量,把你的玩具跟他交换玩。”最后,要有冲突解决后的回顾与总结——“我觉得你刚刚分享玩具的方法很好,因为……”或是共读相关的绘本故事,通过对故事中角色的行为与语言展开相应的交流与讨论,来理解、积累解决冲突的方法。贯穿前后的亲子沟通让孩子感受父母是作为支持者陪伴在身边,当情绪得到了疏解,很多时候孩子会自己尝试着去解决一些问题与矛盾,积累经验,不断变得更有力量。
三、隐身与显现——助力友谊的生长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都是孩子成长中的影响源,二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相互影响。年幼时,孩子通过模仿父母、在父母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步学会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而后他们会独自运用前期的经验在成长的不同时期获得自己的友谊,父母需要适时地隐身,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尊重,把孩子的交友圈、交友权还给孩子。在年幼时的方法与观念的影响下,孩子已经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值得交的,自由、和谐的友谊状态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解决友谊中的冲突。孩子在成长,每个阶段的友谊关系中所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父母不能完全对孩子的同伴关系默然,需要通过关注孩子的状态,在其需要帮助或倾听的时候及时出现,给予支持。
在每一段友谊、每一次的同伴活动中,父母何时隐身、何时显现也体现着作为父母的智慧。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