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2班教育知识: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作者:沈志芬 时间:2023-12-08 点击数: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开始“闹独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如果父母对待幼儿的教育方式上不恰当,可能加剧逆反心理的现象,诸如: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唠叨式的教育方式、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

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首先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唠叨、打骂都会使幼儿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幼儿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幼儿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例如幼儿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幼儿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遇事唠唠叨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

缺乏感情沟通。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家长式的作风。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回答爸爸妈妈。

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尤其当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时,孩子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常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时,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缺乏满足感。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2023.12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