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是什么?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管哪个民族的语言均是为交流沟通而服务的;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过程:
⒈独自言语的出现
孩子跟大人及同伴之间可以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要求,还能够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在玩过家家的时候,里面需要角色扮演及故事情节,孩子为了向大人或者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甚至是自己的经验,就会产生一种独自式的语言。从3岁开始,孩子一个人或者跟伙伴一同玩搭建结构游戏或者绘画时,比如说搭积木时,幼儿就会用这种独自式的语言。看起来就像是他在自言自语,事实上这是孩子在有目的地运用语言来指导他的游戏或者绘画。这个时候的幼儿并没有想跟别人交流,也不在意别人是否理自己。
⒉情境性言语发展
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口语表达不完整、不连贯,需要各种手势和表情的帮助去表达。听者要结合当时的情景,观察孩子表达时的手势和表情,边听边猜才能懂得其中意义的言语。3到4岁的幼儿,甚至5 岁的幼儿言语中会带有情境性,他们说话断断续续,并辅以各种手势和面部表情。他们不会对自己所讲的故事做任何解释,似乎默认了对方已经了解他的讲话内容。
⒊连贯性言语的产生
连贯性言语是指孩子的口语表达中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反映完整而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通过语言本身就理解所讲述的意思。随着孩子年龄增长,6〜7岁的儿童连贯性语言得到了发展,开始把整个思想内容前后一贯地表述, 能用完整的句子说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发展言语能力呢?
⒈多跟孩子说话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学习语言的基础是模仿,因此,父母首先要多跟孩子说话,让他们熟悉语言,才能让孩子对语言保持高度的敏感,这是锻炼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初级的步骤。
⒉一定要让孩子有话可说
尽量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和孩子探讨,不要脱离孩子的认知范围,孩子才能“说”出来。比如您让孩子写一篇《假如我是一名店长》的文章,孩子们肯定写不出来,因为孩子们对“店长”这个角色没有—点感性认识,怎么能写好文章呢?让孩子学会口语表达,就一定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到有话可说,让孩子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因为语言总是跟着思维在运转。
⒊让孩子们多观察,多讨论
多观察各种事物,可以使孩子扩大眼界,增长知识,说话有内容。在孩子观察时,要引导他们看清楚对象,同时用语言给予指导。如告诉他们事务的名称和特征,性质,用途及与人们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新的词汇,教他们正确的发音,还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议论。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锻炼孩户的口语能力。
⒋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意愿
当孩子提出了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的时候,不管孩子的想法正确与否,结果怎样,家长都不要抹杀孩子的积极性,因为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意愿,重要的是让他“说出来”,而不要在乎他说得“对不对”。这里一定要有耐心的听取孩子的想法,不要中途打断,打断一次,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减少一分。
⒌让孩子多讲,多练
语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必须让他们多讲多练。这里所说的多练,主要是指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讲述自己的见闻,包括复述听过的故事、讲述图书的内容,编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同别人交谈等。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创造性地组织语言。
培养言语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家长要善于针对自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他的兴趣(玩具,游戏,动画片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