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4班12月保育知识:幼儿冬季饮食指南(23~24上)

作者:张红红 时间:2023-12-20 点击数:

冬季幼儿饮食指南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家长们想要防止孩子少生病感冒,除了要做好日常防寒护理工作外,还应从饮食着手,增强孩子的身体抗寒和抗病能力。那么,幼儿的秋冬季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赶快来看一看吧

一、幼儿秋冬季饮食的原则

1.多喝水

秋冬季干燥,应引导幼儿多饮水,可以少量多次。

饮食卫生

秋冬季是肠道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除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之外,加工过程中也要注意食材要彻底的蒸熟煮透。幼儿用餐前清洁双手,使用勺或筷子,不用手抓饭。好好洗手,和细菌说byebye~

3.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幼儿每天应该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绿叶蔬菜,其水分含量充足,而且还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维持体能水分含量和预防幼儿便秘都非常有帮助。蔬菜水果身体好

二、秋冬季适合幼儿吃的食物

1.均衡饮食、合理搭配

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如米、面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因此谷类食品应是主食;鱼、肉、蛋、禽类主要提供维A、蛋白质和锌、铁等矿物质;奶类和豆类提供钙和蛋白质;水果蔬菜可以提供维C、膳食纤维和钾、钠、镁等矿物质;坚果类提供脂肪和维生素E等。所以给幼儿提供的食物要多样化,要合理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才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才能营养均衡。

2.注意补钙,补充维生素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孩子户外活动减少,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也随之减少,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因此可以在孩子的膳食中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4~6岁的幼儿应每周补充肝类20~50g。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了,维生素B1B2代谢也会明显加快,因此,在秋冬季节宝宝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且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苹果、梨、猕猴桃、柚子、桔子等水果,南瓜、红薯、冬笋、萝卜、青菜、大白菜、卷心菜等蔬菜以及豆类、鸡蛋、牛奶、动物肝脏等都是维生素不错的来源。

家长要合理搭配,经常变换花色品种,让孩子各方面的营养素都充足。

3.不可忽略的无机盐和膳食纤维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体内缺少无机盐就容易产生怕冷的感觉,要帮助宝宝抵御寒冷,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土豆、山药、红薯、藕、青菜、大白菜等,这些蔬菜的根茎中所含无机盐较多。一些常见的菌藻类食物富含人体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如磷和碘等,有助于增加孩子的抵抗力,增强身体的全面素质。秋冬季节应以温热食物为主,煲菜类、烩菜类、炖菜类,或汤菜等为佳。不过温度上也要注意,不能过烫,以免烫伤孩子的口腔粘膜和食管。

4.及时补水、多吃能润燥的食物

秋冬季气候干燥,孩子容易发生口干、鼻干和咽干等缺水症状,要及时为孩子补充水分。其实水也是营养素的一种,在我们体内起到调节体温、润滑和参与新陈代谢等作用。家长要教孩子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给儿童充足的水分以保证身体的需要。日常生活中,除了喝水,还可以通过给馋宝吃一些富含水的食物,例如胡萝卜、西兰花、橘子等。

5.适当增加热量

在秋冬季节,为了增强抗寒能力,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来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让身体发出更多的热量。所以,在秋冬季节里身体的热量散失会较多,我们饮食中的热能需要相应增加。要让孩子适当增加主食,另外,还要多吃些豆类食物,以及牛肉、鸡肉及鱼、虾等肉类食物。增热量,增强抗寒

饮食卫生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在正规超市、菜场购买食材,不买三无产品,不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秋冬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期,要是孩子在吃上不讲究的话,很容易被传染。家长不光要注意食材上的清洁卫生,也要做好炊具和食器上的卫生安全,注意砧板的霉变情况并定期给碗筷消毒。最重要的是,幼儿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