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2班11月学习故事:发现乌桕果子(25-26上)

作者:徐吕蓝 时间:2025-11-06 点击数:

户外游戏时间,妍妍独自走到种植区的大树下,突然停下脚步,仰头盯着树枝轻声说道:“咦,这是什么呀?”她踮起脚尖,伸出小手试图触碰树枝上挂着的白色果子,几次尝试后未能碰到,便转身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衣角说:“老师,你看树上有好多白色的果子,我够不到。”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确认是乌桕树的果子后,帮她采摘了几颗递到手中。妍妍双手捧着果子,眼神专注地打量着,先用手指摸了摸果子表面咖啡色的坚硬外壳,随后尝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外壳边缘用力掰。第一次用力时果子从手中滑落,她弯腰捡起,调整姿势后双手握住果子,慢慢发力,随着“咔嚓”一声轻响,咖啡色外壳被掰开,露出里面白白的、坚硬的、圆圆的内核。

妍妍把内核放在手心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手指戳了戳,随后抬头看着我,满脸疑惑地问:“老师,这是什么果子呀?里面的圆圆的东西能吃吗?”我拿出手机,和妍妍一起对着果子扫码查询,屏幕上显示这是乌桕树的果子,内核可以用来制作蜡烛。妍妍睁大眼睛凑近手机屏幕,反复看了几遍,接着又拿起掰开的外壳和内核比对,用手指轻轻刮了刮内核表面,再抬头问:“蜡烛是怎么用这个做出来的呀?它会变成蜡吗?”之后的十分钟里,妍妍一直蹲在树下,一会儿把内核放进外壳里,一会儿又拿出来,还尝试用树叶擦拭内核,时不时抬头观察树上剩余的果子,嘴里小声念叨着“乌桕树果子,能做蜡烛”。

妍妍在户外主动发现乌桕树的果子,对陌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主动请求老师帮助采摘并反复观察、摆弄,体现了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探究兴趣,符合“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妍妍通过看、摸、掰、戳等多种感官动作探究果子的特征,遇到问题主动提问,在老师帮助下通过扫码获取信息,展现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符合“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妍妍能够清晰地向老师描述自己的发现,主动提出“这是什么果子呀”“能做蜡烛吗”等问题,表达连贯且有针对性,体现了良好的语言表达意愿和初步的表达能力,符合“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目标。

收集乌桕树果子制作蜡烛的简易视频或图文资料,在班级开展“神奇的乌桕果”主题分享活动,满足妍妍及其他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乌桕果的用途和特性。科学区投放乌桕果的外壳、内核、放大镜、托盘等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分类等方式深入探究,同时提供安全的工具,支持幼儿尝试拆解、观察果子结构。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