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是3~6岁孩子常见的一种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孩子咬指甲的行为会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到成人。
导致孩子咬指甲的原因主要有:⒈微量元素缺乏。⒉释放心理压力。有些孩子会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刚到陌生环境不适应、做错事受批评等原因而焦虑,通过咬指甲缓解焦虑感。3.无聊时下意识的自我安慰。4.通过模仿他人行为养成的不良习惯。
咬指甲会增加细菌由口进入肠道的机会,还会导致指甲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甲床出血、感染,影响健康。所以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现象,家长要引起关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⒈带孩子去医院测查微量元素。如果缺少微量元素,根据医生建议服用药物。
⒉进行行为干预:
⑴阻止啃咬行为。当孩子有啃咬行为时,轻轻把他的手从嘴边拿开,但不要批评、斥责,过强的刺激往往会加重孩子咬指甲的频率。
⑵转移注意力。找到孩子咬指甲的时间规律,安排其他活动分散注意力。比如,发现孩子习惯于睡前躺在床上咬指甲,可以安排孩子在入睡前读书、听故事。
⑶寻找替代物。比如,让孩子通过啃咬棒棒糖替代咬指甲。
⑷用图片配合解释,形象地告诉孩子指甲上有很多细菌,咬指甲时细菌会从嘴进入身体。让孩子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自觉控制啃咬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