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若家长不能在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则必然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对孩子幼儿时期的自理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影响巨大。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根本不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幼儿自理能力低下。所以若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家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师积极配合。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认为吃饭穿衣这种小事,根本体现不出自理能力,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太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是很正常事情,孩子再过一段时间会自己学会自理。还有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是相关幼儿机构的事情,与家长无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所以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幼儿的依赖行为,为幼儿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多跟家长进行交谈和沟通,使双方都能够及时且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的情况和表现,通过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短板,制订适合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能力培养奠定相关基础;同时还可以适时举办相关的活动,拉近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如可以通过相关的座谈会或实行亲子家园活动,让家长进行参观,了解幼儿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应适当实行家访,在交谈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自理能力培养观念;家长也应该跟幼儿园教师及时沟通,教师可以建立相关的微信群,幼儿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育儿的能力,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榜样,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达到双方共同育儿的目的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就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尊重和信任,家长应该把幼儿当成独立的个体,鼓励幼儿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应动手去做。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尊重并且相信幼儿,适当地放手,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独立实践,鼓励幼儿大胆去做自己能够做到并且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家长也要予以一定的监督,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是非观,提高其综合能力。例如,家长应该监督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进行日常的吃饭喝水,鼓励幼儿独立睡觉、自行如厕、将自己的餐具和玩具摆放整齐,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生活中,幼儿的实践机会其实有许多,主要在于家长是否放权。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要以教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为主要原则,及时发现生活中可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实践,培养其独立自理能力。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地与幼儿进行互动,语言通常是互动的主要形式。在互动过程中,家长要培养幼儿了解相关语气。因此,家长要教会幼儿在相应场合运用适宜的语言,使幼儿都彬彬有礼,学会如何表达感谢。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以及独立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会影响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所以在这一时期,家长应注意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其次还应给予幼儿一定的尊重和信任,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最后,学校应和家庭共同努力,双层监督,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