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的影响。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习惯应尽量与在园时保持一致,不要凡事包办代劳,看到孩子有进步时要多鼓励,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⒈帮助孩子制定每日作息计划
教师可以请家长结合幼儿园内的活动、孩子自身的年龄特点,帮助孩子制作一份专属的每日作息表。让孩子每天从起床开始,自己完成穿衣服、洗漱、如厕、吃饭等事项,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碗筷、洗水果等),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任务”,持续不断随机引导,及时给予提醒或指导。此外,在制定这些“小任务”时,需根据孩子自身能力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可以用半帮助半示范的方式,逐步帮幼儿学会独立完成。比如幼儿穿衣服,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只穿一边衣袖,在帮助过程中示范引导,让幼儿独立穿上另一边衣袖。
⒉幼儿园里的相关游戏可延伸至家中
游戏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方式,许多在幼儿园进行的游戏,教师也可以分享给家长。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享受游戏的快乐,也能锻炼自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小班幼儿可以利用娃娃家游戏,引导幼儿喂宝宝吃饭、帮宝宝穿衣服等;中班幼儿,可以利用餐厅游戏引导幼儿擦桌子、整理物品;大班幼儿可以利用建筑工地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快速有序地归类摆放积木。
⒊借助儿歌绘本激发孩子自理意愿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游戏活动和生活中的正确引导,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借助儿歌、绘本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意愿,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生活自理技能。比如,睡觉时可以请家长教幼儿念睡觉相关的儿歌,早起穿衣时可教幼儿念穿衣服相关的儿歌。幼儿边念儿歌边动手,一周下来,都能自己安安静静自己睡觉了。
⒋试着“坚持” 多多“鼓励”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所以教师也需要与家长配合。在这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需要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与家长达成一致,请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坚持,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任何能力,都应当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不仅要提醒家长学会“放手”,还要提醒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更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完成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