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外界潜在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其中,“防拐骗”安全教育是守护幼儿安全的关键一环,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携手合作,共同构建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为确保安全教育的一致性、有效性,我园特就此项工作向各位家长提出以下建议与倡议,期待您的密切关注与积极配合。
一、明确核心概念,建立幼儿认知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体而形象,抽象的“陌生人”概念难以被其真正理解。建议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采取更为具体化的表述方式:
⒈定义“可信任人员”: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份极其有限的“安全名单”,明确告知孩子,只有在名单上的家庭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日常固定接送人)方可将其从幼儿园或户外带离。
⒉ 强调“行为边界”而非“人物好坏”:教育核心应集中于“未经父母当面许可,绝不跟随任何人离开”。重点在于让孩子警惕“被带离”这一行为本身,而非单纯判断来人是否是“坏人”。
二、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幼儿应对能力
⒈空洞的说教效果有限,情境化、实操性的指导更能帮助幼儿建立本能反应。
⒉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在家中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场景模拟,例如:“如果有一位阿姨拿着玩具邀请你去游乐场,你该怎么办?”“如果一位叔叔说妈妈有事让他来接你,你该如何回应?”引导孩子练习正确的应对方式。
设立“家庭安全密码”: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补充措施。家庭内部可设定一个只有家人和孩子知晓的密码。告知孩子,任何自称受父母委托前来接送的人,必须能准确说出“安全密码”,否则坚决不能跟随。
⒊演练“求助流程”:教导孩子在遇到危险或不确定的情况时:
·保持距离:立即后退,与对方保持2-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大声拒绝:勇敢地大声说“不!我不跟你走!”、“你不是我的家人!”以引起周围成人的注意。
·寻求可靠帮助:教会孩子识别警察、保安、商场工作人员等制服人员,并练习向他们求助。
三、深化家园共育,巩固安全教育成效
幼儿园将持续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故事讲述、安全演练等形式,向幼儿渗透防拐骗知识。然而,家庭教育的强化与巩固至关重要。
保持常态化沟通:请家长利用日常亲子时光,经常性地与孩子讨论相关话题,观察并了解孩子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保持信息同步:如家庭接送人员有临时变动,请务必提前告知班级教师,并亲自与孩子沟通清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幼儿困惑或不安。
营造安全氛围:在教育过程中,请注重方式方法,避免使用恐吓性语言,以免给幼儿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我们的目标是赋予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而非让他们对周围环境感到恐惧。
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坚信,唯有家园紧密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让他们在阳光下快乐、平安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