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3班11月学习故事:红薯叶上的“小洞洞”

作者:陈英芳 时间:2025-11-17 点击数:

晨光透过窗户,温柔地洒在自然角的绿植上。葡萄组的种植区前,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蹲在那里许久了。霖霖歪着头,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自己组的红薯——那片新生的绿意里,藏着让她着迷的秘密。

“老师,我们的红薯又长高了!”霖霖转过头,眼睛里闪着光。可随即,她的小眉头微微皱起,指着那片片绿叶:“可是,叶子上有好多洞洞呢。”

我走近一看,确实,原本完整的叶片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洞,像是谁在上面绣了别样的图案。而就在这些“不完美”旁边,嫩绿的新叶正倔强地舒展着,展示着生命不屈的力量。

“你觉得这些洞洞是怎么来的呢?”我轻声问。

霖霖的小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她开始了自己的猜测之旅:

“是不是小红薯晚上太饿了,自己咬的呀?”

“或者是小蝴蝶来做过客,用翅膀碰出来的?”

“会不会是风婆婆太用力了,把叶子吹破了?”

每个猜想都带着孩童特有的诗意和逻辑。我没有急着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递给她纸和笔:“把你的发现和想法画下来,好吗?”

霖霖接过画笔,趴在桌上认真地描绘起来。绿色的叶片,黑色的洞洞……画完后,在我的帮助下,记录下她的名字和时间,然后我们一起把它贴在了展示板上。

这张小小的画纸,很快成了班级里最热闹的“论坛”。

“我觉得是小虫子咬的,我奶奶的菜园里就有虫子。”桉桉指着画说。

“会不会是红薯在呼吸呢?”珩珩的想法总是别出心裁。

孩子们围在展示板前,你一言我一语,新的猜想不断涌现。我悄悄在自然角放上了放大镜,第二天,观察的小队伍更庞大了。

“老师!快看!真的有虫子!”第三天早晨,霖霖举着放大镜兴奋地跑来。原来,他们在红薯叶的背面发现了几只微小的蚜虫。

真相大白了吗?不,在我看来,比起找出“元凶”,更珍贵的是孩子们在这过程中展现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想象力。那些叶上的洞洞,就像一扇扇通向未知的窗,孩子们透过这些窗,开始了他们最初的探究之旅。

叶会继续生长,洞也许还会增加,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心中那棵名为“探究”的幼苗,正在悄悄抽枝展叶。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提供阳光、雨露,和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在自己的节奏里,长成独一无二的模样。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