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3班教育知识:情绪我知道

作者:费迪 时间:2023-11-24 点击数:

情绪理解误区多

误区1:情绪有好坏之分

我的宝宝经常哭,抢不到玩具会哭、被批评了会哭、害怕了也会哭……宝宝哭,说明他有不好的情绪。

大家普遍认为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都是不好的,实则不然,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情绪反应,只不过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都有它的功能,如愤怒或许会给人一份力量,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或去改变一个自己不能接受的情况。请接纳孩子的情绪,因为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了解的情绪。

误区2:情绪不需要教育

孩子不高兴了就会哭,开心的时候自然会笑,情绪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有很多先天的成分,是不需要教的,孩子天生就会。

3~6岁孩子缺乏处理情绪的经验,也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所以,首先要教孩子识别情绪。5~6岁时孩子就已经有复杂情绪,如又爱又恨、嫉妒等。面对这种情绪,孩子会觉得困扰,这时需要家长及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它意味着什么……其次,要教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坏脾气的孩子经常在不高兴的时候就大打出手,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不知道怎样让对方体会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教孩子,在生气的时候说“我生气了”“你这样做,我很不开心”,而不是动手打人。

误区3:积极的情绪能提高活动效率

宝宝开心的时候,做事效率很高,不开心的时候,就会磨蹭。所以,宝宝心情愉快,活动效率高,心情低落,活动效率就低。

快乐高效?不一定。心情愉快的确能够激发创造力,然而,也容易使注意力不集中。对有些需要高注意力水平的活动而言,负面情绪反而对其更有帮助。

可以这样做

注意转移法:如孩子刚入幼儿园时,会产生分离焦虑,这时,可以让他看爸爸妈妈的照片,转移注意力。

运动法: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阳光、空气,让孩子在户外深呼吸、奔跑、玩耍,这样做可以释放体内的负面情绪。

共情法:和孩子促膝谈心,并告诉他,你理解他的感受。只需要用“嗯”“哇”“对不起”,就能让孩子感到你的理解。

你的情绪你做主

成人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恰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家长经常大发雷霆,孩子也很难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吵闹声大,家长声音更大,那只会演变成一出“河东狮吼”。当面对一个大吵大闹,什么道理都听不进的孩子时,家长可以安静地看着他,让他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对他说“你刚才这么吵闹,我很不开心”。家长的这种做法很好地树立了榜样,让孩子知道,在不开心的时候,大吵大闹无济于事,必须找到一个适当的表达方式。

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有些孩子就会闷闷不乐,回家跟家长说“明天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其实,孩子是把不愉快的情绪泛化到了整个幼儿园。这时,家长可以询问他不愉快的原因,引导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表达出来,然后,安慰他“没关系,明天妈妈去和老师沟通一下”“没关系,这件事一点儿也不难为情”。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刚才的不愉快可能很快就缓解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询问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方式,不要硬逼着孩子说,否则会适得其反。

适当地和孩子谈论一些有关情绪及其产生原因的话题

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故事来和孩子谈论关于情绪的话题,如《生气汤》《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我的感觉》系列等。在读完故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故事里主人公高兴或生气的事,问问孩子“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他是怎么处理的”,帮助孩子察觉、解读情绪,为以后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打下基础。

注意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

成人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要简单地拿孩子和同伴进行横向比较,不要责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如别人”,可以纵向比较,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就及时表扬。当孩子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帮助孩子分析做错事的原因,助其明辨是非。

主办单位:太仓市高新区镇洋幼教中心